精神病杏仁核毁损术
精神病杏仁核毁损术简介
杏仁核簇位于颞叶前部、侧脑室下角尖端的前上方。这个大核团包括较大的基底外侧核和较小的皮质内侧核两组。有人测量该核前后极距离为12mm,上下极距离为16mm,内外极距离为13mm,内极距离中线15mm,外极距中线28mm。杏仁核簇接受外侧嗅纹的纤维;发出的纤维沿尾状核内缘的全长弯行,称为终纹,多止于嗅区、隔区和下丘脑前区。
在杏仁核制作毁损灶,可使情绪稳定,性情温顺,攻击
精神病杏仁核毁损术病因介绍
精神病杏仁核毁损术适用于:
1.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严重攻击行为,病程3年以上,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脑发育不全性兴奋增强症。
3.颞叶癫痫伴严重行为障碍。
4.发作性暴怒(相当于爆发型人格障碍)时伴有杏仁核异常放电。
5.难治的严重强迫症。
2. 禁忌症1.严禁将手术用于有精神病体质及性欲反常者;
2.症状性精神病,伴有明显智能障碍和严重的脑退行改变者。
3.高龄及合并严重周身疾病者。
3. 术前准备术前除应注意全身体检及各种化验外,应做脑电图、CT等辅助检查,并做智能和记忆测验,用精神病情量表记录病情变化。这些检查最好由精神科医生在手术前、后进行,独立做出评价。是否适合手术由精神科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讨论决定。
4. 手术步骤麻醉和体位
一般选用全身麻醉,仰卧位,亦可采取坐位。
手术步骤
1.安装定向仪 定向仪有多种,安装时要严格按各种类型定向仪要求,力求标准。例如彬田定向仪,必须调整病人头位,使框架两侧之耳塞对准外耳道,头颅中线对准框架前后之中心孔(即仪器中线)。Leksell定向仪安装时必须使框架矢状中线与头颅中线重合,框架的Y轴与G-I线平行,前后方向上头颅位于框架中心,避免框架后仰,前倾或旋转,尽可能消除定位误差。
2.颅骨钻孔位于眉间上10cm,中线旁3cm处。亦可经颞骨鳞部入路。
3.靶点坐标:杏仁核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前上壁并稍凸入脑室内,因此,下角良好显示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皮质内侧核在下角尖端前方3~5mm,下角底向上5~7mm,矢状中线向外15~18mm。基底外侧核在下角尖端前方8.3mm,下角底向上7mm,矢状中线向外20~23mm。如以前、后联合间线(AC-PC线)中点为原点,杏仁核中心点的坐标为:AC-PC线中点前8mm、下方13.5mm,矢状中线向外21mm(姚家庆等,1983);或前联合后方2.5~3mm、下方15mm,矢状中线向外23~25mm(Heimburger,1978)。
4.毁损前电刺激试验 刺激杏仁核时产生呼吸抑制或暂停,可帮助校对电极位置。
5.毁损灶制作多选用射频电热或冷冻法。毁损灶大小以达到直径10mm左右为宜。
5. 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双侧手术的病人偶见记忆障碍,行走不稳,嗅觉减退及性欲亢进,多属暂时性。
6. 术后护理1.术后定期用精神病情量表记录病情变化,并做智能和记忆测验。
2.术后继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用药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以后根据手术效果酌情逐渐减少药量。
7. 注意事项1.病人的头部固定在仪器框架内,这是本手术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应严格按规定与要求进行。特别要注意头架基准面与AC-PC线平行;头架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头颅中线重合。
2.靶点的定位主要靠显示脑室影像来确定。做好造影摄片,使造影反应小,第三脑室及前、后联合等标志结构显影清晰,是本手术的又一关键步骤。造影剂要与脑脊液充分混匀,如显影不佳,应重复注药及摄片。
3.在确定靶点位置时,应考虑有无脑室扩大及个体差异的可能。在定位时最好配合电生理学方法(如电刺激试验)或其他核对电极位置的方法进行监护,以弥补解剖定位的不足。
4.在制作毁损灶过程中,密切注意和观察病人的反应和临床效果,对争取满意疗效与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术中最好不用或少用镇静药物,以保持病人高度清醒和合作。如症状不缓解或出现并发症,说明定位有偏差,应立即停止毁损。对术中出现意识混乱不能配合的病人,也应终止手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