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根治术
乳癌根治术简介
切除乳腺组织、乳头及表面皮肤和胸大肌筋膜。此方法适用于非浸润性癌、微小癌、湿疹样癌限于乳头者,亦可用于年老体弱不适合根治手术,或因肿瘤较大或有溃破、出血时配合放射治疗。一般乳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平均为65%,扩大根治术为67%,但用简化根治术的平均生存率也可达到67%。重要的原则是对中年以上妇女的无痛性乳房肿块应行常规活组织检查,以便早期诊治乳癌。
乳癌根治术病因介绍
1..乳房内巨大的或多发性良性肿瘤。
2.乳腺管内乳头状瘤或增生活跃的慢性囊性乳腺症,病变范围广,年龄较大及有恶变可能者。
3.严重的乳腺结核伴有多发窦道而长期不愈者。
4.乳房肉瘤。
5.晚期乳腺癌伴局部溃疡,不宜作乳癌根治术者(术前、后配合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
2. 禁忌症有以下情况之一,不适合手术治疗:
1、乳房及其周围皮肤有广泛水肿,其范围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以上。
2、肿块与胸壁固定。
3、腋下淋巴结显著肿大,且已与深部组织紧密粘连,或患侧上肢水肿或肩部酸痛。
4、乳房及其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
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6、炎性乳腺癌。
7、已有远处转移。
3. 术前准备手术野准备的范围是同侧胸前和锁骨上区和腋窝。剃尽腋毛。结核性病变者,术前应行抗结核治疗。
4.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并固定在手术台的肢架上,注意不要过伸,防止臂丛神经麻痹,并以软枕将胸部垫高5cm左右。
2.切口及分离皮瓣:一般采用喙突到脐方向的纵行梭形切口,上端在胸大肌外缘 锁骨之间的中点,下端到肋弓下2~横指,以显露腹直肌前鞘。切口应根据肿瘤的位置作用相应的变化。切缘距肿瘤为3横指。注意在消毒前先用龙胆紫药液自我上至内下画一梭形切口线。
先作外缘切口,再作内缘,切至皮下组织后,以止血钳夹住少许皮下组织,每隔3cm夹钳一把,左手提起止血钳,并以手指从外侧顶起皮肤使其呈水平拉紧,右手持阔面刀削切皮下脂肪组织,紧贴皮肤向周围作潜行切削,边切边止血。内侧皮瓣分离至胸骨中线,外侧分离至背阔肌前缘,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前鞘,分完一侧皮瓣后用热盐水纱布垫压迫止血,如遇较大出血点,应予结扎或电灼。亦可用低电压电刀切削皮下脂肪组织,形成皮瓣,这样边切边止血,可大大减少术中失血。
分离皮瓣后,需辨认出腹直肌鞘、前锯肌、背阔肌、三角肌、头静脉等组织,然后用消毒巾保护切口。
3.切断胸大肌:在胸大肌浅面覆盖有腋筋膜和脂肪组织。分离后,在胸大肌和三角肌的肌间沟内找到头静脉,应妥加保护以免损伤。在胸大肌外缘切开腋筋膜,再用左手示指从胸大肌外缘钝性向内侧分离,直至靠近头静脉的胸大肌锁骨部分。保留少许肌纤维,以保护头静脉。再将胸大肌腱分离到肱骨大结节嵴处,用电刀徐徐切断该肌肌腱,在出血点处电灼或缝扎止血。用示指紧贴锁骨下缘继续分离胸大肌与锁骨、胸骨联接部分,用电刀切割和缝扎止血。并切断缝扎自深部进入肌肉的胸肩峰动、静脉及神经分支。
4.切断胸小肌:先将胸大肌翻转向下,显露被喙锁胸筋膜包绕的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用止血钳挑开此筋膜,用左手示指伸入胸小肌后方,紧贴胸小肌后面分离至肩胛骨喙突处止点,并将手指垫在后面以保护腋窝大血管。在靠近止点处钳夹、切断、缝扎止血。然后将胸小肌向下翻转、切断、结扎供应该肌肉的胸外侧血管和神经。
5.解剖腋静脉和清除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将已切断的胸大肌、胸小肌一起向下牵拉,即可显露出锁骨下区的喙锁胸筋膜(这层筋膜较厚而清晰)和腋窝的脂肪组织。此时手指触得腋动脉的搏动。在动脉的外上方为臂丛,内下方为腋静脉。由腋血管开始解剖。这一步骤是整个手术的关键,操作要特别仔细。腋静脉开始于大圆肌下缘,止于锁骨下缘与锁骨下静脉连接,有腋鞘将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神经包绕。
乳房的淋巴液经多种途径引流,汇集到腋窝部的腋静脉周围淋巴结,再至锁骨下、锁骨上淋巴结,然后进入胸导管。
先小心提起腋静脉鞘,剪开后,仔细解剖腋静脉,轻轻分离其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并从胸壁上分离下来。再将腋静脉下方的腋动脉和腋静脉各分支一一分出、钳夹、切断,再用细丝线结扎。这些血管分支,有胸短静脉、胸外侧动脉、胸长静脉、肩胛下静脉、胸外侧静脉和肩胛下动脉等。当腋窝、锁骨下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被清除后,即可见到与肩胛下血管伴行的胸背神经和与胸外侧血管伴行的胸长神经,应避免损伤。继续向后外侧方向解剖分离,可见到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注意在腋窝内紧靠腋静脉排列的淋巴结,如粘连甚紧,分离时最易损伤该静脉。如遇明显扩大的淋巴管,应予结扎,防止手术后发生淋巴瘘。对脂肪块不应用力牵拉,铁损伤胸壁外侧的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以免术后前锯肌和背阔肌萎缩。
6.切除乳房:腋窝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清除后,填以热盐水纱布垫。然后将胸大、小肌向外下方牵引,术者用锐刀或电刀切断此二肌在胸骨和肋骨面的附着点,边发边结扎止血;腋窝的脂肪和淋巴结连同部分腹直肌前鞘从胸前壁整块切除。
切除乳房后,用温盐水纱布垫热敷创面,仔细止血,必要时用电凝止血。再用含噻替哌10~20mg的温生理盐不冲洗,准备缝合。
7.引流、缝合:在腋窝下方戳一小口,用一软胶皮管放入腋窝处引流,然后加几针减张缝线再用细丝线自上、下角向中间作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引流管在皮肤上固定1针。如果缝合有困难,需要植皮。可取同侧股内侧中厚皮片加以植皮。在腋窝处及腹直肌上端添加细软碎纱布填塞,外加敷料压迫包扎。
5. 并发症1.气胸:多因处理肋间穿动脉时止血钳尖不慎穿破胸膜而引起。气胸常为单侧,确诊后如肺萎缩较多,可作胸腔穿刺抽气,少量气胸可自行吸收。
2.感染:乳癌根治术后,一旦感染,常较严重,这是因为手术时间长,皮瓣较薄,血运较差,腋窝淋巴结又被切除的缘故。故术后应常规加用抗生素预防。如发现皮瓣坏死,宜早期切除,必要时植皮。
3.腋窝挛缩:感染、切口裂开和不合理的切口均可导致腋窝皮肤挛缩。挛缩轻时,可作“Z”形放置皮瓣修复;重时,可以切除疤痕,作中厚皮片修复。
4.上臂活动受限:切除胸大肌、胸小肌后会影响上臂活动,但如果术后5日开始锻炼,可以防止上臂活动受限。方法有:①上臂前后活动,并少许抬高,伸向头部。②逐渐加大向上的伸殿弧度。如这样坚持活动,在出院前即能基本自己梳头发和上下抬臂自如活动。
5.上肢水肿处理:病侧上肢水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肥胖妇女更为常见。
(1)种类:暂时性水肿,常因手术破坏大片软组织所致。可用弹力绷带包扎或加强锻炼活动。持久性(继发性)水肿,发生率占10%,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如术中发现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或术后加用放射治疗,则更易发生。究其原因,一种是血栓性静脉炎,可在术后3日起用预防性抗凝疗法治疗,一种是静脉返流受阻,压力增高,抬高患肢可减轻症状。一种是淋巴返流受阻与手术解剖、感染、腋窝积液、放射治疗反应有关,较难处理。
(2)预防:术中注意仔细解剖腋窝,保护皮肤,防止切口感染,避免腋窝积液,放射治疗时防止发生皮肤炎,禁止患侧上肢输血,输液,术后适当锻炼活动。其中重要的是防止切口感染。
(3)治疗:轻型病人,可行向心性按摩,每日1~2小时。严重病人,可大量切除上肢的皮下脂肪组织,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但这种方法破坏性较大。肥胖病人可用低盐食,并服适量利尿剂。各种理疗效果均欠理想。
6. 术后饮食癌症患者的身体都很虚弱,因此给身体补充营养是最主要的,否则治疗的效果也会受影响,合理科学的饮食是每一个患者都需要的,平时多进食些高蛋白、高纤维素的营养食物,对提升患者的体质和治疗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7. 术后护理1.一般处理:①术后取平卧位。伤口和腋窝处放置小沙袋压迫24小时。②病侧上肢抬高或固定于胸壁5~7日,防止活动,撕脱皮瓣(腕、肘关节允许活动)。③根据腋窝内积液情况,在术后3~4日拔除引流。如积液过多,可穿刺抽液。引流管拔出后,仍须加压包扎,消灭死腔。
2.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对消灭残留癌细胞大有好处。化学药物可用噻替哌静脉注射,每日10mg,一个疗程总量为200mg,如用氟脲嘧啶静脉注射,每日500mg,隔日1次,一个疗程共用10g。还可用环磷酰胺、自力霉素、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
8. 注意事项1.切口要适当,应根据肿瘤大小而定,勿切得太少,否则术后肿瘤局部易复发。同时必须注意切口上端不得延至腋窝顶部,否则将在腋窝形成垂直疤痕组织,影响上臂功能活动。
2.腋窝解剖要细致,要尽量清除静脉下方的脂肪、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但不需向上解剖腋动脉和臂丛神经,因为这样会造成术后臂丛神经痛。
解剖腋静脉必须细致耐心,防止损伤大血管,一旦撕裂腋静脉,应尽量用细丝线缝合修复,不要结扎,以免加重上臂水肿。如腋动脉发生破裂,应即用两把动脉夹,将破裂动脉远、近端分别夹住,控制失血,再用细丝线缝合修复。
胸背神经沿着腋静脉向外下方走行,常与肩胛下血管伴行,应避免损伤,以防影响上臂外展和内旋功能。胸长神经自腋窝尖沿前锯肌浅面下行,误切易发生翼状肩。
3.穿动脉要结扎牢靠,当切除胸大、小肌时,必然要切断自肋间穿出的胸廓内动脉分支,应以止血钳平行胸壁钳夹后结扎、止血。如果滑脱,血管缩入肋间肌时,应分离肋间肌,缝扎止血。如仍不能控制出血,则只得缝扎上、下两端胸廓内动脉。操作时勿损伤胸膜。
4.缝合切口要避免张力。缝前先检查皮瓣边缘的血运,如太薄或血运不佳,应再发除一部分,然后拉拢双侧皮瓣加以缝合。加压包扎为的是防止造成死腔、渗血、渗液、增加切口感染机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