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肌瓣术
额肌瓣术简介
适用于上睑提肌功能较差(上睑提肌的肌力小于4mm),额肌功能完备的患者。
额肌瓣术病因介绍
适用于上睑提肌功能较差(上睑提肌的肌力小于4mm),额肌功能完备的患者。
2. 术前准备额肌肌力的测定方法,患者向正前方注视,于眉弓下缘正对瞳孔中心处作一标记,将标尺垂直固定于标记处,嘱患者抬眉,标尺上移动的毫米数,即代表额肌肌力的动度。成人额肌肌力的动度约为10~15mm。
3. 手术步骤额肌瓣眶隔前提吊术
1.按重睑线切开皮肤、眼轮匝肌达睑板,切除切口以下的眼轮匝肌,充分暴露睑板。
于皮肤与眼轮匝肌间向上潜行分离,至眉毛上缘上方1.5~2.0cm,越过眉弓部时注意避免损伤眉毛毛囊。
2.再于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上潜行分离,紧贴骨膜越过眶上缘,在额骨表面进一步分离,范围至眉上缘上方1.5~2.0cm。
3.用眼睑拉钩提起皮肤,于眶上缘下方、额肌与眼轮匝肌纤维交织处横行切开肌层。用成形镊夹持该处肌层切口的上唇,于眉部内中1/3、外中1/3交界处,向上纵行切开额肌及其筋膜。成人的额肌瓣宽2~2.5cm,长1.5~2.0cm。小孩的额肌瓣宽1.5~2.0cm,长1.0~1.5cm。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眶上神经和血管。充分压迫止血。
4.将额肌瓣通过眼轮匝肌与眶隔间的间隙,向下牵引拉,于睑板表面伸出。如患者为单侧上睑下垂,则将术侧上睑缘位置恢复至比健侧上睑缘高出1mm处。若患者为双侧上睑下垂,则将上睑缘置于瞳孔上缘上方3mm处。
5.将额肌瓣向下牵拉,恢复正常张力,作3针睑板固定缝线,使额肌瓣固定于睑板中央水平,切除其多余部分,作5针皮肤睑板固定缝线,闭合皮肤切口。
作下睑牵引缝线,用胶布固定于额部皮肤。
额肌瓣眶隔后提吊术
1.按重睑位置切开皮肤、眼轮匝肌达睑板,切除切口以下的眼轮匝肌。沿睑板面向上潜行分离,暴露眶隔。
2.于睑板上缘上方2mm处水平切开眶隔,轻压眼球,用血管钳夹持突出的脂肪,切除并烧灼其切缘,将残端放回。上推眉部,将眉毛推至眉弓上缘,顺眼轮匝肌走行,作眉下缘皮肤切口长约2cm,切开其下方的肌层。
3.于皮肤与额肌间作潜行分离,宽达2.0~2.5cm,深度约2.0~2.5cm。
4.用直剪于眶上切迹外2mm处,于眉下肌层的上唇,作自下向上的额肌切口,长约1.5~2.0cm。在该切口的颞侧2.0~2.5cm处作另一额肌垂直切口,长约1.5~2.0cm,使呈一蒂在上方的额肌瓣。充分压迫止血。于睑板上缘的眶隔切口内伸入弯剪,沿眶隔后伸向眶上缘,在眶隔附着处并行眶缘作一眶隔切口,宽度以能顺利通过额肌瓣为宜。
5.将额肌瓣由眶上缘的眶隔切口处入眶,至睑板上缘处的眶隔切口内伸出。向下牵引额肌瓣,恢复至正常张力,并将上睑置于手术设计位置,将额肌瓣固定缝合于睑板中部,检查手术效果,有不合适处,可调整额肌瓣固定缝线位置。切除多余肌肉组织。
作5针皮肤睑板固定缝线闭合皮肤切口,间断缝合眉下皮肤切口。
作下睑牵引缝线,用胶布固定于额部皮肤。
4. 术后护理术后加压包扎3天,后改为每日换药,并拆去下睑牵引缝线。术后7天拆去皮肤缝线。因术后眼睑闭合不全,结膜囊内徐抗生素眼膏或素高捷疗眼膏。
术后给予抗生素。
5. 注意事项1.额肌瓣手术过程中出血稍多,应与助手很好配合。术者操作过程中助手用眼睑拉钩拉开切口上唇以利观察,一旦操作完毕助手立即压迫止血。
2.额肌瓣的鼻侧切口一定在眶上切迹外2mm,避免损伤眶上神经。由于额肌的神经支配和主要血供来自颞侧,因此有的作者认为颞侧额肌切口不宜过深,以免额肌的收缩功能受到影响。甚至逐渐纤维组织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