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找手术>指深屈肌腱移植术,II区(异体肌腱移植)

指深屈肌腱移植术,II区(异体肌腱移植)

就诊科室 : 骨科 手术方式 : 开刀
手术部位 : 四肢 手术次数 : 1次
麻醉方式 : 局部麻醉 手术时长 : 40-60分钟/次
住院治疗 : 需要 恢复时间 : 15-30天
参考价格 : 仅供参考: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5000元
治疗疾病 : 肌腱炎 手部肌腱损伤

指深屈肌腱移植术,II区(异体肌腱移植)简介

适合于左环指陈旧性损伤,指浅、深屈肌腱缺损,II区。

指深屈肌腱移植术,II区(异体肌腱移植)病因介绍

1. 适应症

适合于左环指陈旧性损伤,指浅、深屈肌腱缺损,II区。

2. 禁忌症

1.局部伤后感染未被消除者。

2.伤指各关节被动屈伸活动障碍者。

3. 术前准备

术中在预计行移植前1h,另外铺设无菌台,与手术器械车分开以免造成污染。配制15~ 20℃复方乳酸林格氏液于复温容器内,在无菌条件下,自包装中取出低温保存异体骨并行第1 次细菌培养。异体骨置于恒温复方乳酸林格氏液中复温15min后取出,行第2次细菌培养。在抗 生素溶液(4万U庆大霉素/100 ml)中洗涤5 min后,行第3次细菌培养。异体骨准备完毕 。

1、患者准备

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和顾虑情绪,以取得很好配合。剃净手术部位毛发,手及足部手术需剪指(趾)甲。

2、109HH人工肌腱的选择①腱体的选择:腱体是生物性纤维,呈绳索状。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人工肌腱腱体,如ZBF3-10、ZBF6-20用于屈伸指(趾)腱;ZBF6-15、ZBF6-20用于膝关节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ZBF9-10、ZBF9-15、ZBF9-20用于跟腱。②腱膜的选择:腱膜是经特殊处理的生物膜性材料。可为干腱膜和湿腱膜,其规格有两种即5cm×2.5cm×(0.02~0.12)mm和10cm×2.5cm×(0.02~0.12)mm,可根据腱体的长短选择适合的腱膜。

3、缝合线:经特殊处理的生物纤维材料,在体内可逐渐被机体吸收。其规格与普通缝合线一样。

4. 手术步骤

1、显露指浅屈肌腱近断端,于伤指尺侧正中切口,在中节手指中部找到指深屈肌腱远断端。

2、选择长度、直径适当,经特殊处理的异体肌腱。从瓶中取出后置入16-20℃林格液中水合,3小时后即可应用。

3、恢复后的肌腱外观如新鲜肌腱。修整断腱远端残端,清除指浅屈肌腱及瘢痕组织,保留A2及A4腱鞘滑车。将异体肌腱远端Kessler法端对端缝合。

4、将异体肌腱通过A2、A4滑车及皮下隧道,导入手掌伤口内。移植异体肌腱近端与指浅屈肌腱近断端,调整张力后做Kessler法端对端缝合。

5、肌腱移植后,屈指肌腱恢复张力,患指处于正常休息位。术后安装早期被动活动支具。

5. 并发症

化脓性感染,感染的伤口有疼痛、红肿、触痛、脓性分泌物等,体温可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闭合性创伤也可能并发各种感染,例如:伤后误吸、气道内分泌物潴留、肺不张等继发的肺部感染。伤后还可能发生破伤风或气性坏疽,其后果相当严重。

6. 术后饮食

1、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多吃含钙高的食物。

7. 术后护理

修复肌腱后的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在坚强缝合的基础上早期活动能有效地减轻粘连,即使有轻度粘连通过适当锻炼也可使粘连组织渐松软拉长,使被修复的肌腱恢复一定的滑动功能。敷料包扎以创面为限,尽可能暴露以利早期功能锻炼;保持适当的压力,可限制炎性反应渗出肿胀,渗血,并能帮助肌腱愈合。其压力以不产生神经压迫症状为宜。

8. 注意事项

1.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防感染;虽有轻度的感染,也会引起肌腱周围的粘连而使手术失败。

2.术中操作必须仔细轻巧,减轻损伤。肌腱的光滑表层及腱系膜要尽量保留,不要乱夹、乱压、乱擦,并经常用湿纱布包绕保护以防干燥。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与周围组织粘连。对肌肉的神经、血管供应更不能损伤,一般神经、血管支均在肌肉的上半部进入,因此,在分离肌腹时,尽量不要超过该肌腹的中点之上。

3.转移肌腱必须取道直线方向,才能直线牵拉,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应尽量分离肌腹,使肌腱能通过直线隧道到达新的止点。例如在代股四头肌手术,如果腘绳肌腹向上分离不足,转移后,牵拉髌骨的方向将会向后多于向上,肌肉收缩的效能就会受到影响。

4.转移肌腱经过的隧道必须滑动无阻。为达到此要求,除肌腱取道直线外,尚需注意隧道的宽敞,如有骨棱或筋膜边缘的阻碍,应予清除。一般多采用被替代腱的腱鞘为隧道,或在皮下脂肪层中另作隧道。前者较后者为好,但后者可以随意调整其直线方向,比较灵活,临床较多采用。

5.转移肌腱必须有一个牢靠的新止点,才能充分发挥转移肌的牵拉作用。临床常用的有2种固定法:

⑴腱至腱固定法:用邻近的正常肌腱转移缝合到瘫痪的肌腱上,以替代瘫痪肌的功能;或将瘫痪肌腱的远端缝合到邻近正常的肌腱上,由其兼管功能[图1]。其优点是瘫痪肌腱的止点不用更改,肌腱的长度有保证;但其缺点是瘫痪肌腱有延展性,日久有可能影响肌肉的收缩效能。因此临床上仅用于上肢、指、趾等部位。儿童的瘫痪肌腱发育不好,不宜用此法。腱至腱固定多用穿孔缝合法[图2]。

⑵腱至骨固定法:这种固定法比较牢靠,肌力作用直接,止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任意选择,临床多采用,特别适用于下肢。固定方法很多,可以固定在骨膜下;或将肌腱固定在凿粗糙的皮质骨上;或将肌腱穿过骨内隧道作腱袢缝合,也可在骨上凿槽,将肌腱固定在槽内;或采用不锈钢丝抽出缝合法缝合肌腱,即用不锈钢丝8形缝合腱端(在其近端加抽出钢丝),从腱端穿出,再穿过骨孔作皮肤外钮扣固定[图3]。

6.转移肌腱必须保持一定的张力,才能高度发挥肌肉收缩的效能。肌腱张力过松必然无效劳动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反之,肌腱张力过紧容易造成缝线裂开,在持久的紧张张力下肌肉反会无力。因此,在固定肌腱时,应先将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然后将肌腱轻轻拉紧缝合。

7.采用的转移肌腱最好与瘫痪肌腱是相似功能的,在肌肉训练时比较容易;相反功能的肌腱转移,在训练时期多有不协调的动作,需要耐心锻炼。

8.转移肌腱的拉力应相当于瘫痪肌原有的拉力,才能胜任其新的任务。如力量不足,应另加其他肌腱的转移;或作骨的辅助手术,如加长动力臂以增强转移肌收缩效率,或限制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减少肌肉负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