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找手术>全髋关节表面(双杯)置换术

全髋关节表面(双杯)置换术

就诊科室 : 骨科 手术方式 : 开刀
手术部位 : 手术次数 : 1次
麻醉方式 : 局部麻醉 手术时长 : 1-2个小时/次
住院治疗 : 需要 恢复时间 : 2-4周
参考价格 : 仅供参考: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0-50000元
治疗疾病 :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全髋关节表面(双杯)置换术简介

本手术是用超高分子聚乙烯的髋臼帽和金属的股骨头杯覆盖和重建已被破坏而切除的关节面,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效果。此手术的特点是股骨头颈不用过多切除,创伤小,适用于年龄较轻和仅有关节面破坏的病例。但表面置换术也有其缺点:假体容易松动和脱位,尤其是股骨头颈由于缺血性坏死、吸收,更易松脱。由于要切除股骨颈部分骨质,还可导致股骨颈骨折。但因为股骨头、颈部未予切除,故失败后仍有机会改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表面(双杯)置换术病因介绍

1. 适应症

1.壮年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仅有关节面破坏,疼痛重,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者。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颈破坏不多。

3.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疼痛、多关节受累者。

2. 禁忌症

1.髋关节化脓性感染。

2.股骨头、颈或臼缺损或破坏过多。

3.股骨头广泛坏死或骨质重度疏松。

4.明显两下肢不等长者须慎重对待。

3. 术前准备

1.全面体格检查,了解心、肺、肝、肾功能,并适当治疗以适应手术。

2.股骨颈骨折者应于术前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先纠正骨折远端的向上移位和解除髋关节周围肌群挛缩,以便术中复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3.术前1~3日常规给抗生素,禁忌在患处注射,以防感染。

4.常规备皮3日;术前当夜灌肠,术前12小时禁食。

5.选择大小相近的人工股骨头,放在患髋同一平面摄x线片,据此选择、准备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及较之大、小各一号的备用。

6.备特殊器械 髓腔锉、人工股骨头锤入器、股骨头取出器、股骨头把持器、骨水泥等。

4. 手术步骤

1.切口、显露:见髋关节显露途径。

2.髋臼的处理: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坐骨神经,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为避免损伤,应用带尖或带齿拉勾,尖齿勾在髋臼缘外的骨上后,向外倾斜即可拉开周围软组织,这样可避免滑脱,并可满意显露髋臼。切除关节盂唇、圆韧带、所有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如果骨质很硬,可用圆凿切除一层软骨下骨,如髋臼缘有过多骨赘,应予适当切除,如头臼融合,应先用平凿在头臼间刻痕,再用髋臼凿将头部凿除,形成一个假臼。用与人工髋臼大小适合的髋臼锉加深加大髋臼,直至能完全容纳人工髋臼后,再适当扩大,因人工髋臼缘最多不能超出原臼缘0.5cm,还必须留出充填骨水泥的空间。用髋臼锉时应注意方向,即外倾40°~50°,闪倾10°~15°,以便人工髋臼的安置。同时注意髋臼外缘顶部的骨质不能去除太多,以保持术后人工髋臼的稳定,又臼的内壁较薄,锉时注意不要穿透,对骨质疏松病人尤需注意。然后在髂、耻、坐骨上各刮一0.8cm直径、1cm深的骨孔填入骨水泥后可以强化骨水泥的粘固强度。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所有血液、凝块和骨屑,用干纱布压迫、彻底止血,必要时可用电凝、双氧水或止血纤维止血,然后保持干纱布压迫直至应用骨水泥充填。

3.股骨头的处置:本文仅介绍amstutz法。在导引器指导下顺股骨头颈的中轴线打入一支导针,并用环形测试器检查证实。套上与金属杯内径相同的环形铰刀,切除股骨头侧面的软骨面,切除破坏的骨质及增生缘。注意避免导针偏心或偏轴而错误铰切。然后,换上杯高指示环,切除残留头的穹顶,用股骨头阴锉将头磨到正好套入金属杯为止,切忌磨得太多以免术后发生股骨颈骨折。在股骨头上钻3~4个直径为3mm、深0.5cm的骨孔,将调好成团的粘固剂填入金属杯内和头骨孔内,迅速用持杯器将杯套在股骨头上,金属杯的中心与股骨颈的轴线必须一致,用金属杯加压器压紧金属杯,使金属杯与骨质紧密相贴;将自金属杯周围和顶孔溢出的粘固剂刮除。待粘固剂固化后去除加压器。

4.复位:将患肢牵引、外旋,当股骨头接近髋臼时用手指压迫金属杯同时外展、内旋患肢,即可复位。

5.缝合:用1∶1000新洁尔灭浸泡,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止血,关节周围放负压引流管,经切口外皮肤上另戳小切口中引出皮外。最后,按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5. 术后饮食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

6. 术后护理

1.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内旋、伸直位。患肢外展中立位牵引1~2周,防止内收、外旋以免脱位。以后改用矫正鞋于同样体位2~3周。

2.术后应用二联或三联足量抗生素,肌肉及静脉联合用至体温平稳,再肌肉注射一周左右。

3.有效的负压吸引极为重要,主要为防止感染,又可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颜色的改变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不应超过72小时,24小时引流量少于20ml后才可拔管。

4.下地前常规拍x线片,检查人工股骨头在髋臼内的位置,也便于术后随诊比较。

5.术后应即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作肌肉收缩锻炼,下肢按摩,以防深静脉栓塞。2~3日后可起坐,逐渐增大主动和被动范围,术后10日拆线,术后3~4周可持拐下地。半年内应在持拐保护下行走,锻炼过程可辅以理疗。弃拐后仍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损伤。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现应及时随诊治疗。用生物学固定的病人,在术后6周内宜在床上锻炼,以便骨组织长入表面微孔。然后再持拐由不负重而逐渐加大负重行走。总之,节制负重要时刻注意。

6.严格定期随诊 每2~3个月1次,以便指导锻炼。定期摄x线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如有疼痛、炎症,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x线片检查应注意观察有无骨与骨水泥、与柄间透亮带,柄折断,骨水泥折断,柄端与髓腔内侧的关系,假体下沉,股骨距吸收,股骨上端内侧骨水泥裂开,骨质吸收等。

7. 注意事项

1.人工股骨头安放注意事项 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髋臼的清理与整修成合格的、够深够大、方向准确的人工臼帽床,对臼帽安放后的稳定性极为重要。软骨面必须全部切除,露出软骨下骨质。但又不能将臼修得过深过大,更不能将髋臼外上缘切除太多,以致臼帽固定不牢,易发生松动。也不能将臼底穿透。如有穿透应加补金属网及骨片,以防骨水泥进入盆腔。

3.骨水泥应在聚合得恰当时候粘固臼帽,最佳阶段是骨水泥表面稍发皱而不粘手套时,其中心仍未干,可以充分压入松质骨间隙中,起到牢靠的固定作用,轻轻鎚击臼帽有利于达到目的。但臼床必须干燥、无血、无软组织而又洁净。臼帽必须维持均匀适当压力,固定于正确方位,直至骨水泥固化为止,但又不能压之过重使臼底无骨水泥连续,臼床如有突起,也会影响骨水泥的充分填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