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颈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颈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简介
桡骨头除与肱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还与尺骨构成上尺、桡关节,两者具有旋转功能。如桡骨颈骨折导致成角移位,不但可以引起旋转功能障碍,而且可以引起损伤性关节炎。因此,移位超过30°~60°,手法复位失败,或在X线透视下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失败者,应行切开复位。
桡骨颈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因介绍
桡骨头除与肱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还与尺骨构成上尺、桡关节,两者具有旋转功能。如桡骨颈骨折导致成角移位,不但可以引起旋转功能障碍,而且可以引起损伤性关节炎。因此,移位超过30°~60°,手法复位失败,或在X线透视下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失败者,应行切开复位。
2. 术前准备1.骨折是严重外伤引起的,病人多有剧痛和失血,术前应给予止痛和配血。对一般情况欠佳或已有休克者,应给予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手术。
2.术前骨折部位应摄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骨折的部位、形态和移位情况,便于决定术式和内固定物。对术中需摄x线片者,应事先通知放射线科及手术室做好准备。
3.术者应提出需用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以免临时准备,延长手术时间。
4.开放性骨折应即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或原为开放性骨折因故延迟手术达2周以上者,应再用抗生素及重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5.切开复位后需用内固定物或骨移植者,应于麻醉后立即静脉点滴抗生素,以后每6小时1次,共用4次。
6.骨折部位要有足够范围的清洗和消毒准备,参加手术者当日应避免接触化脓伤口,严格执行洗手规程等,以防切口感染。
7.因故需延期手术的病人,应先行牵引,既可复位,又可暂作固定,且能克服软组织挛缩,减少手术时复位困难。
8.需同时植骨的骨折,如延迟手术的骨干骨折,愈合缓慢的骨折等,术后应做好供骨区的准备。
3.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外展上肢,前臂旋前置于手术台旁小桌上,或伤肘置于胸前。
2.切口、显露:用桡骨头后侧显露途径,分开肘肌和尺侧伸腕肌间隙,切开关节囊,显露桡骨头部,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深支。
3.复位、内固定:显露桡骨头部后,清除血肿,可见桡骨头多呈成角移位。儿童的桡骨颈骨折常为青枝骨折。外侧骨膜多未断裂。复位时只需用手指轻轻向上推压桡骨头,矫正成角移位,切勿用力过猛或矫枉过正,使骨膜完全撕裂,桡骨头失去血供,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此外,禁用器械钳钳夹桡骨头,以免损伤骨骺。复位后旋转前臂,观察复位稳定情况,比较稳定的可不必用内固定,但必须试验在何种位置为最稳定(一般在屈肘135°的旋转中立位为最稳定),即可用石膏托固定于此位置。如很不稳定或骨骺分离者,应在屈肘90°位,用克氏针对准桡骨干纵轴,穿过肱骨小头,将桡骨颈骨折作髓腔内固定。克氏针要露出皮肤外或留在皮下。克氏针贯穿固定后,即不能再伸屈肘关节,以免克氏针折断。最后清洗关节腔,按层缝合,外露的克氏针妥善包扎后石膏外固定。
4. 术后饮食骨折病人需要有助于接骨续筋、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促进骨折愈合的食品,骨折后卧床,胃肠功能减退,胃酸分泌物减少,小肠吸收不良致血钙降低,再加上活动量减少,骨钙盐分解多于合成而引起缺钙。
5. 术后护理克氏针如露出皮外,术后2周拔除,3周后即可解除外固定,逐步活动锻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