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之源,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健康之本,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面临着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共存的状态,尽管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健康状况大有改善,但仍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消瘦型营养不良人群。
中国消瘦型营养不良人群仍不容小觑,由于生活饮食习惯、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及特殊人群对营养需求的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会使个体免疫力低下,引起低蛋白血症、骨质疏松等疾病。理论上体重指数计算值<18.5 kg/m2,初步判断处于低体重状态,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即为消瘦型营养不良,低体重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伴随着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维生素血症、低宏量元素和低微量元素血症等临床现象。
单纯性饥饿人群,是由于食物摄入量不足,种类摄入不平衡所致,多见以下人群:一、挑食偏食的小学生,常见症状有发育不良,身高偏矮;二、追求苗条身材的女性,多出现于中学生和白领阶层人群;三、受“有钱难买老来瘦”理念影响的老年人。
身患某种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消化性溃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等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医院专业的营养师给予营养指导以及使用必要的营养制剂。部分人群由于生长发育、妊娠、哺乳、过度劳累以及长期发热、创伤及大手术后等,亦需要及时补充营养。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营养知识缺乏,消瘦型营养不良人群并不少见。及早发现,并进行早期营养干预,对其进行相应的专题培训,做到主食副食合理搭配,确保一日三餐的种类与数量,每日食物种类>12种,每周食物种类>25种;开展食欲教育,开展社区循证研究,有助于老疾病的预防;医院也应对其相关人员进行营养知识的培训,创建无饿医院、无饿社区、无饿家庭,有助于社会大家庭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