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脾胃虚易生病?
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和“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中医说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理解成“人体食物加工厂”。若脾气虚,“加工厂”动力下降,则消化能力下降,表现出不想吃饭,吃后腹胀,甚至是排出的大便里有明显的食物残渣,中医有个专用名词把它叫做“完谷不化”。如果脾气虚、升清无力,“上升运输机”动力不足,会引起头晕眼花、拉肚子等表现;日久则水谷精微化生减少,人体气血生成不足,会出现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等表现;还会导致向外输送水液的能力下降,使水液停留、聚集于体内,出现体内湿盛、水肿等病症。所以说“脾胃一虚百病生”,在养生过程中保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判断脾胃好坏?
◆看脸色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看眼睛
如果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湿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看舌头
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体积比较胖大,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舌头表面有裂纹,舌苔厚腻、或者发黄。
◆看体型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么越来越胖,要么越来越瘦。有些人脾气虚,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堆积在体内排泄无门,就变成“喝凉水都长肉”。有些人则怎么吃都不胖,吸收功能有问题,经常腹泻。
三、如何养护脾胃?
◆饮食不过饱
因为脾胃起升清降浊的作用,所以饮食千万不要过饱,过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引起很多健康问题。平时吃到七八分饱,就不能再吃了,同时可多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
◆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调畅情志
情志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情志不畅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等。情志调畅则有益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四、三伏天养生“十忌”:
◆关于吃有四忌
一忌水果代替饭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二忌吃隔夜菜。
剩菜剩饭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夏天食用隔夜菜会导致腹痛、腹泻、呕吐,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三忌冷饮不离嘴。
冷饮是解暑的必备神器,但大量冷饮进入胃肠道后,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严重还会诱发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不适。
四忌大口急喝水。
夏天出汗多,易口渴,但不断喝水与出汗会使血液中的盐分越失越多,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出现低渗性脱水,使细胞水肿,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等“水中毒”症状。
◆关于动有四忌
一忌为了出汗剧烈运动。
炎热酷暑时节正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季,无论是中青年还是老年人,这段时间运动都应量力而行,控制运动强度,减少剧烈运动。
二忌运动完直接喝冰饮。
夏天运动出汗多,容易口渴,此时千万别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
三忌锻炼完立即冲凉。
当人体得到充分锻炼,大汗淋漓时,全身的毛孔都被打开了,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用冷水浇身,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
四忌穿着湿衣服运动。
夏天运动很容易就汗流浃背,把衣服浸得湿透。如果不及时换干净衣物,湿气排不出去,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压力。
◆关于睡有两忌
一忌中午不休息。
夏季昼长夜短,人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该晚睡早起。有条件的朋友还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尤其是老年人。
二忌整夜开空调。
空调温度开得过低或者开整夜,极易使寒邪之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而且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容易导致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