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店吃饭后剩菜打包,是个好现象;带走父母家的剩菜剩饭,也应成为一种风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节前,大包的礼品送父母,是孝敬;节后,主动打包带走剩菜,对父母同样是孝敬,而且是更得体、更细致的孝敬。
俗话说“吃了不疼洒了疼。”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会过日子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子女带走剩菜,事虽不大,但意义不小:一是能够节俭。老人吃半个月的剩菜,几个小家庭一打包,一两顿就解决了,还感觉不到吃剩菜,没有浪费一点,也不损害健康;二是不让父母犯难。替老人着想,为老人分忧,才是真孝。父母过年能天天吃新菜饭,肠胃自然清爽,心情自然舒畅,节日氛围自然融洽;三是为子女作表率。让自己的下一代从小懂得珍惜生活,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过节面对大量的剩菜剩饭,真有些犯难。扔掉吧,怪心疼的,特别是从困难时期走过来、吃过苦、挨过饿的上了年纪的人,更是一点一滴的东西都舍不得丢掉;收拾起来吧,着实发愁,占满了碗盘盆、摆满了桌子、塞满了冰箱。有的老人剩菜吃到了元宵节,食物搁得变质了都不知道,吃出了病,还得再去花钱看医生。这真是“舍不得一盘菜,反挂一瓶水”。
对此,年迈的父母特欣慰。“百善孝为先”,其实,“带走剩菜”,对父母也是一种关爱,这种做法提倡。
虎年春节,邻居孙大妈家过得比往年轻松,因为不再为吃剩菜剩饭发愁了。原来在年三十晚上,他50岁的大儿子了一条新规:“兄弟姊们来父母家过节或探望,饭后一定要打扫干净、带走剩菜。”当晚全家会餐后,六个子女各取所需,把两桌子剩菜全部打包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