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一篇名为《空巢和满巢的文章,我想空巢这个比喻一定是一位老年人想出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时空感觉,倒也很贴切。像小鸟一样一只只喂大的孩子,一个个长大了,羽毛丰盈飞出去了,剩下两只老鸟留在窝里相对无言。巢空了,心也空了,心里便没有了着落。“百善孝为先”,中国古时候有二十四孝的故事,那些也许我们很难做到。但常回家看看,不需要什么“脑白金”,只需要多陪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给老人一个愉快的心情,让老人享受到亲情的关爱和温馨,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假如真没有时间陪老人聊天散步,至少每天打个,是这个信息化时代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深深的祝愿,线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也传递着对老人的思念与感恩。谨慎抚慰,在于用心了解,满足老人的愿望。
如今,大多数儿女以为只要让老人吃好穿好,就算尽到心了,其实不然。正如孔子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曾国藩也曾说:“孝亲得以欢心为本。”因此,儿女们在给予了老人温饱的物质生活外,还应尽量为老人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天地,让老人在有生之年能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
身体好的,眼不花耳不聋的老人,自己可以参加一些有利于健康的户外活动;难为的是那些腿脚不便的、身体不好的老人,如果再得不到儿女的关心和体贴,其晚年生活之孤单寂寞是可想而知的。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展示了现在许多老人孤单寂寞生活的一个真实画面:两位鬓发斑白的老人,高高兴兴地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静候着儿女们归来。然而,两位老人等来的是儿女们有事不能回家的,失望至极的老人脸上露出了落寞与无奈。
老战友的所作所为令诸多做儿女的深思。
那天我去老战友家聊天,见老战友正在为其90岁高龄的老父亲读报。老战友说,他为父亲读报已多年。老父身体还好,晚年生活单调,照顾好父亲吃穿,抽时间再给父亲读读报,是为调剂父亲的精神生活,让他老人家过得更愉快些。老战友还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父亲退休后,由于腿脚不便,多年不能出门。一次老战友看到父亲对电视画面上的山山水水,流露出留恋的目光时,老战友便暗下决心,一定带父亲外出走走。老战友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老父亲竟一夜兴奋得没合眼。老战友便经常在好天气里,推着一架单车,带着父亲游遍了家乡周边的山山水水。老人开心极了。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是《诗经·小雅·蓼莪里的诗句。每每读到此,我的眼睛常常是湿润的。我深感父母养育之恩的艰辛与伟大,父母不仅养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了我们生活上的关爱。作为儿女,我们对父母的回报,不仅要物质上关心,精神上更要体贴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