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中医特色 >葛 柴胡

葛 柴胡

发布时间:2015-08-08    来源:互联网   专题: 柴胡

葛辛凉升散,甘凉而润,善散肌腠经俞之邪而升阳透疹,兼可生津止渴。适于外感项强、麻疹、久泻、津伤口渴等证。
源于《本经
《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生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用药法象:“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

**性味归经** 辛、甘,凉。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

**应用**
1.用于表证发热。本品辛凉升散,能祛在表之风邪,发汗解表以退热。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风寒表证,可与发散风寒药同用;风热表证,可与疏散风热药或清热药同用。本品既辛散在表之风,又清泄内入之热邪,前人称其为太阳阳明“解肌”之药,故外感表证,邪郁化热初犯于里,发热加重,恶寒渐轻,口微渴等症者,较为多用。本品又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颈背强痛。该证多见于风寒表证,其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汤合用;其表虚汗出者,常与桂枝汤合用。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本品发散表邪,又可透发麻疹。用治麻疹初起因风热外束而疹出不畅者,常与牛蒡子、升麻等疏风热、解热毒又可透疹之药同用。
3.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本品能生津止渴,可用于多种病证见烦渴者。其性甘凉,较宜于热病伤津之口渴,常与知母、石膏等清热泻火药同用。阴虚内燥之消渴病口渴,可与养胃生津药同用。其又升发脾胃清气,对脾虚气弱所致的消渴,又可与补气药同用,还有助于促进津液的化生和输布。
4.用于脾虚泄泻。本品升阳,乃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的简称。脾虚气陷,运化失司而便溏泄泻者,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而收止泻之效,常与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药同用。痢疾初起而有发热者,本品主要用以透邪解热,宜与黄连、黄芩等清热燥湿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解表退热,透疹及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使用注意** 《本草纲目:“。”。
**宜忌**
①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参考资料**
1.本品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大豆甙、大豆甙元、葛素等;另含香豆素类、尿囊素、胡萝卜甙、β-谷甾醇、羽扇豆酮、三萜皂甙等成分。葛煎剂、醇浸剂、总黄酮、大豆甙、葛素均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并可抗心律失常;总黄酮可使冠状动脉及脑血流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心肌耗氧量下降;葛素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并抑制血小板聚集;水煎剂有强心和降血压作用;醇浸剂有明显解热作用,煎剂作用甚弱;并有抗氧化、抑菌、抗炎、止泻、解酒、解痉和轻微降血糖作用。
2.据《本经、《别录等本草记载,葛可主治“诸痹”、“金疮”疼痛等证;《本草拾遗提出本品“生者破血”。现代临床用以治疗多种与瘀血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高脂血症等,**可靠,可见本品确有活血通脉的作用。
3.葛花为葛的未开花的花蕾。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功能解酒毒,醒脾和胃。可用于饮酒过度所致的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煎服,3~15g。
**鉴别用药**柴胡、升麻、葛
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
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但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 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
葛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 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同时,葛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均可使用。
**临床**
1. 治疗冠心病:葛素4~5mg/kg,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0ml静脉注射,约4小时后再按4~5mg/kg加入5%葡萄糖500ml内,日间12小时维持静滴,共6天。《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5;3:175
2. 治疗伤寒及副伤寒:葛15g,黄连20g,黄芩30g,甘草3g。1日服1剂,1剂煎3次,每次为250ml,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以免胃粘膜受刺激,治疗15天为1疗程。《江西中医药,1992;232:20
3. 治疗心律失常:首剂以葛素200mg加入50%葡萄糖200ml内,于5~10分钟内静脉推注。~7天以葛素500mg加入10%葡萄糖中静滴,日1次。《山东中医杂志1985;6:26
4. 治疗足癣:葛、白矾、千里光各等份,焙干,研为细末,密封包装,每袋40g,患者每晚取药粉1袋倒入盆内,加温水300ml混匀,浸泡患足20分钟,7日为1疗程《江西中医药,1988;195:40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2.《名医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3.《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柴胡"  TITLE="葛柴胡" /

附:葛花
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善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常用量3~15g。
柴胡"  TITLE="葛柴胡" /

保健与食疗
1. 葛的食用与食疗
葛汤液味淡,带有甜味,淡棕色,清香。食疗可制作药膳、菜肴,汤肴、火锅、药酒、饮料、颗粒、胶囊等,甜、酸、咸、辣四种味道均可相配。用以协助降糖,增强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雌激素下降的患者。
2. 药膳
葛单味可制作菜肴,如与海鲜、河鲜、鱼类、肉类、豆类、蔬菜等相配,或放入火锅。
3. 保健品
葛可制作保健品,可调味矫味,饮料口感较好。
1 醒酒茶 葛、枳壳、枳具子、藿香、茶叶,制成袋泡茶,以和胃醒酒。
2 降糖胶囊 葛、麦门冬、鬼箭羽,制成胶囊,以降低血糖轻度升高。

葛是一个重要的药,来源于豆科植物,野葛或者甘葛这两种不同的豆科植物。一种藤本植物,有一种藤傢俱,藤沙发、籐椅或用藤编的茶几一类的。葛就是用它的,切片了以后颜色是白的,而且有比较多的淀粉,粉质也比较重,所以有的把它叫做“粉葛”。因为微微有一点澹澹的甜味,所以有的又叫做甘葛。

葛的个功效:解表退热,生津止渴
解表退热,它有很好的退热的。为什么不说疏散风热?笼统的称为解表,就是指葛不管风寒感冒的发热或风热感冒的发热,它都有解表退热的。在古方基本上都是把它和一些发散风寒的药配伍在一起,治疗外感风寒的发热。

解表退热 葛作为一个解表药,它重要的一个特徵就是能够治疗项强,项部不能够自由的转动。过去常常认为项强是邪气痹阻,经气不通,失于濡养。现在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这个项强很多学者认为是颈部的浅表的毛细动脉处于一种痉挛状态。在风寒感冒当中经常出现,风热感冒出现了项强的比较罕见。在张仲景的方当中,葛和麻黄同用,葛汤;如果是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就在桂枝汤当中再加葛汤,桂枝加葛汤。这个主治证都是风寒,没有风热的。所以葛治疗表证能解除项强的这个很显着的特徵,往往是用于表寒证,表热证裡面刚好用的非常少或者没有用。所以这个笼统的说一个解表退热,不管寒热其实它都能用。
另外葛近年来常常用于高血压引起的项强,一种动脉的痉挛状态。就说它能够扩张血管,解除痉挛。
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常常把葛的解表退热称为退热解肌,而且不用这个表字用肌字,我们也把它改掉了,也是回避瞭解肌这个术语。葛的解肌来源于明代陶节庵的《伤寒六书裡有个柴葛解肌汤。葛单味药的功效也认为解肌。陶节庵的解肌把表证当中又来分三个阶段,葛适合表证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感冒一二天或者二三天以后,这个时候的表邪开始入裡化热,好像从皮毛到了肌肉,葛是佳的应用时机。葛在这个阶段用,认为是解肌。那个邪气没有在皮毛了,已经在肌肉了。前面桂枝有解肌,这裡葛又有解肌,完全含义不一样。透疹和蝉蜕那些没有两样,一个是解表,一个直接透疹,用于麻疹初起。

第二生津止渴,生津本身就是对口渴的一种治疗作用。口渴就是胃的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不能润养口腔。出现口渴,从中医学当中,一个是因为热邪伤津,津液不足了,那么要清热生津;另一个因为阴虚,本身津液是阴的一个部分,阴液不足了,这个时候要养阴生津。另外是由于脾的升发受到了一些制约,失常了,不能很好的输布津液,这时往往可能要健脾补气,要升发脾气,使这个津液更好的上承,这些情况葛都能用。
常用的是有热邪,它本身偏于寒凉的,它也有一点清阳明胃热的作用,能够清热生津。阴虚的配伍补阴的药,它也能用。如果是脾虚不能很好的敷布津液,出现了口渴,葛也可以和补气的黄耆、人参、党参这一类药组方。
所以它应用非常广泛,不但用于一般的热病口渴,还用于消渴。消渴是以糖尿病为主的口渴多饮,当然不完全是糖尿病。葛在治疗糖尿病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消渴,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药。那么也要分类型,看是气虚,是阴虚或者胃热?还要看它在肺,在肾或者在脾胃?不同配伍相应的药物。所以它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生津止渴的药,可以用于多种与口渴有关的症状或者疾病。所以葛有一个甘味,这种生津就是属于补虚的范畴,所以很强调这个甘,本身也与它的滋味有直接的联繫。

第三个升阳,辅助那些补脾的药来升举脾胃的阳气
脾主升清,脾的很多功能都要在脾能够升清的状态下,才能够正常的发挥。如果脾不能升清往往就出现脾气下陷,脾气下陷除了出现下垂的一些脏器,或者脾虚的其他的一些症状以外,有时候就出现了腹泻和一些脏器下垂,不能升举脏器,不能很好的运化水湿。
葛主要用于脾虚清阳不升的久泻不止。比如说七味白朮散,它和白朮、人参这一类药一起使用,本身它是脾虚的,葛没有补脾的作用,要和补脾的参朮这一类配伍,它辅助那些补脾的药来升举脾胃的阳气,有利于腹泻的治疗。这种情况常用煨葛,煨了以后它升阳止泻的作用可能就有所增强。但它不是直接的收敛止泻,它是通过升发脾胃的清阳之气,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这样来达到缓解泄泻的。
在《伤寒论裡面葛与黄连、黄芩配伍在一起,一个很有名的方,芩连葛汤。葛在与黄连、黄芩配伍以后,不是升阳止泻,因为芩连葛汤在《伤寒论裡面是太阳阳明合病,它还有外感表邪,有发热的症状。是用葛来解表退热,用来治太阳的邪气,裡面的芩连才是治阳明的这种湿热。所以葛的升阳止泻,是脾虚久泻,而不是外感的泄利,外感兼有泄利。但是在很多书裡面把这两个证,脾虚久泻和芩连葛汤主治的这种湿热泄利,或者兼有表邪的湿热泄利把它放在一起,一般都认为,这个治疗湿热泄利也是在升阳,这个不对,它在两个方裡面它的临床意义是不一样的。脾虚久泻是用来升举脾阳,脾胃清阳之气的;在治疗痢疾是用来解表退热为主的。

柴胡
柴胡辛散苦泄,芳香升散,善散半表半里之邪为其所长,又具疏肝、升阳之功。凡邪犯少阳,肝郁不舒及中气下陷之证,均为要药。
源于《本经
《本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本草正义:“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发;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柴胡 B.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或全草。前者称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等地;后者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切段,晒干。生用或醋炙用。
柴胡"  TITLE="葛柴胡" /柴胡"  TITLE="葛柴胡" /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应用**
1.用于外感表证发热及少阳证寒热往来。本品辛散升浮,其性微寒,能祛邪解表退热。治外感表证发热,不论偏寒偏热,皆可使用。风寒表证,可与羌活、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药同用;风热表证,可与葛、薄荷等发散风热药或清热药同用。
本品还善入少阳,以辛散入于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伤寒少阳证的要药。且常与黄芩配伍,共收和解少阳之效,如《伤寒论小柴胡汤。
2.用于肝郁气滞。本品辛散气滞,能疏肝解郁,为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等肝郁气滞证的要药。常与香附、川芎等行气药和活血药同用,以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3.用于中气下陷。本品入于脾胃,能升举其清阳之气。治疗脾气亏虚,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久泻不止,甚至脱肛、子宫下垂等证,须与黄芪等补脾益气药同用,共收补气升阳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0g。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参考资料**
柴胡与狭叶柴胡均含多种柴胡皂甙、挥发油及甾醇类化合物黄酮类、有机酸、川白芷内酯等成分。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抗惊厥、解热、镇静、镇痛作用;其抗炎作用 与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等有关;对消化系统有保肝、利胆、降低转氨酶、兴奋肠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抑制胰蛋白酶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增强心 肌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柴胡注射液及挥发油有抗病毒、抗菌作用;此外,还有增加蛋白质生物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抗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辐射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
1.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l,日2次。《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第52页
2. 治疗急性肾炎" 肾盂肾炎:柴胡、黄芩、银花、滑石各15g,薄公英、车前草各30g,甘草3g。水煎服。《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第52页
3. 治疗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柴胡注射液肌注每ml相当于含原生药1g,每次2ml,每日2ml,每日2次。10岁以上首剂3ml。《新中医1986;186:14
4. 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柴胡500g,香附、川芎各250g。共制水丸,早晚各服5g,10日为1疗程。《新中医1983;12:32
柴胡"  TITLE="葛柴胡" /

柴胡是一个重点药。药典收载的主要是柴胡和狭叶柴胡。柴胡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主要用的是,所以一般称为北柴胡。狭叶柴胡,整个全草,主要是地上部分,柴胡它的叶片像小的竹叶,所以有的又把它叫做竹叶柴胡。地上部分明显地含一些挥发油,而裡面没有,裡面主要含皂甙比较多,但在地上部分皂甙含量又非常少,从化学成分有含量伤的区别,南北柴胡之间的功效应用有什么区别,有待于研究。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柴胡的基本功效和葛一样,也是解表退热。柴胡对于外感发热,就是表证发热有很好的退热的,所以在现在的临床当中常常把它作为感冒了一个退烧的药物。从古到今,柴胡治疗表证的时候也是不分寒热,都在广泛使用。由于古代对风热表证的认识不如对风寒表证认识那么深、那么清楚,所以在古代的方当中柴胡应用,多数是在治疗风寒表证的方剂裡面。比如说败毒散裡面的柴胡,是辛温解表的方。柴胡在宋代《本事方有一个柴胡散,柴胡和甘草两味药,就是不分寒热,只要是外感发热,这个方其实都可以用。
明代的张景岳《景岳全书,他的《新方八阵当中,自己列了很多的新方,那么在这个散剂,他所谓的散剂就是解表的方剂当中,拟定了三个方,一柴胡饮,二柴胡饮和正柴胡饮。这三个方,他分别把这三个方称为温散、凉散、平散。
那么正柴胡饮,寒热要比较相当,裡面有防风这一类的温的药,也有赤芍这一类的偏凉的药,整个方不表现出来明显的寒热倾向,他把它叫做平散,实际上就是辛平解表,对于表证感冒寒热倾向不明显的,很适合使用。其实辛平解表高度的,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感冒,不能用风寒或者风热来简单概括,大概在临床上很难判断表证寒热的,至少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就有这么大的比例。
主张用辛平的,更早葛洪的葱豉汤,就是外感初起,寒热一时难辨,寒热不明显,就由一方来统治。所以张景岳在辛温、辛凉和辛平的解表方当中都使用柴胡,而且作为主药,都把它称为柴胡饮,也可以足以见得柴胡在治疗感冒表证,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类型的,所以笼统称它解表。在现代有一个柴胡注射剂,肌肉注射。一般儿童感冒发烧了,找医生,到医院裡面打一针柴胡针,作为解表退热,可以不分什么证型都在用。
所以柴胡从古到今对于外感治疗感冒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不分寒热,主要取它的退热的,能明显的退烧。这是它的基本的特徵。所以我们也称它不是典型的发散风热药,儘管它偏于寒,药性偏寒,味苦的,但它治疗风热表证并不主要。
另外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角度,柴胡又长于外透半表半裡,也就是在少阳的这种邪气,所以就张仲景的小柴胡汤,柴胡就和黄芩配伍在一起,就能够治疗少阳证的寒热往来。前人就把它称为小柴胡汤,能够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是小柴胡汤複方的一个功效,它既不是柴胡的功效,也不是黄芩的功效,是複方的作用。有新东西生成?

第二个功效疏肝解鬱。
疏肝解鬱就是对肝气鬱结的一种治疗作用。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的正常,全身的气机都可以调畅,而且比如说妇女的月经这些正常,也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正常的发挥。所以人的情志,虽然主要是由心所主,但肝的疏泄功能使情志正常,就是不要过分的亢奋,表现出鬱怒、烦躁,也不能低落,表现出一些忧鬱,这些都需要肝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那么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了以后,就产生肝气不舒,就是肝鬱气滞,它不但要出现胁肋的气机阻滞,胀满疼痛,也可能就是出现情志的一些异常。对妇科来说,常常出现月经不调这样的一些症状,或者痛经等等。
柴胡在治疗那样的一些肝气鬱结有关的病证当中,都经常使用,而且是很重要的药。比如说有名的逍遥散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个疏肝解鬱的药,柴胡在当中起疏肝理气的重要的作用,学方剂的时候,还要专门学行气药,行气药当中有不少的药都有疏肝的作用,前面讲的薄荷,也有一定疏肝的作用,也可以用于肝鬱气滞。比如说在逍遥散当中,它就作为柴胡的一个辅助药,来共同增强疏肝解鬱的作用,柴胡比较重要,很常用,经常作为主药的药物,薄荷很次要,起一个辅助的一个作用。

第三个功效用于中气下陷。
和葛一样,它能够升阳,这个升阳也是能够升举脾气,升发脾胃的清阳之气,有的书上叫做升阳举陷。因为脾主升清,那脾不能升清,那脾气就下陷。
柴胡对于脾不升清,脾气下陷所引起的,比如说出现这种下坠感,小腹的下坠,尤其是一些脏器下垂,很常用,它和一些补气的药,尤其是补气药当中的黄耆,能够共同来升举脾胃的清阳之气。
因为脾气不升,脾气下陷,本质上是脾虚的,单纯的柴胡达不到治疗的,柴胡没有补益脾气的作用,所以它实际上是和补脾气的黄耆、人参这些药配伍在一起,共同的能够治疗脾虚气陷。
严格地讲,柴胡的升举脾胃的清阳之气是和黄耆这样的一些补气药,共同发挥出来的。
葛也能够升脾胃清阳之气,但是葛偏重于止泻,脾虚的泄泻。因为葛能够缓解腹泻,虽然它不是直接的止泻药。现在研究有人认为葛它含的一种淀粉比较多,这个淀粉对于脾虚的泄泻,治疗的时候缓解腹泻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保护胃肠的粘膜,减少一些刺激,减轻一些蠕动,所以它使腹泻有所减轻。所以前人主要把葛用于脾虚的泄泻,也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现在也有初步的发现。
柴胡治疗的脾虚气陷,又叫中气下陷,柴胡更多的是用于这种脏器下垂,比如说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这一类,有名的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所以儘管功效相同,它们的主治相互有侧重,当然葛对于脏器下垂的方,金元时期也是很常用的。脾不升清的泄泻,柴胡还是可以使用。但是有的人因为就是觉得柴胡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就提到了,它能够推陈致新,好像有的患者服用了以后,它对于腹泻没有好处,确实在临床上有这种情况,所以相对来说,柴胡用于脾虚的泄泻的就要少一些。

柴胡在用法裡面,它有不同的炮製品。
一般柴胡就这样子乾了以后切片,或者切段,小段,直接入药,那么它主要是解表退热的,就是柴胡生用,而且解表的时候,一般用量都比较大,一般取它的大量,我们书上都是只有10g,或者10g以上,都经常有人使用,用生的,剂量偏大。
如果说作为疏肝解鬱,一般就用醋来炙,醋炙柴胡,那么能够更好的入肝经,醋能够入肝,前人认为醋作为一种辅料,那么能够增强疏肝解鬱,或者疏肝止痛的一些。
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常常用酒来拌炒,就是酒炙柴胡,酒本身升提,就能够增强柴胡的升阳举陷的作用。所以后面两个功效在临床用的时候,它一般用量就比较小。比如说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的原方裡面,柴胡就用那么两三分,也就是还不到1g,但现在一般不会那么小,可能取小量3~6g,这样子更为合适一些。


柴胡与葛比较
皆为辛凉之品,都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证。柴胡能升阳举陷,可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葛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不同之处在于:
柴胡 ── 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肝解郁、和解少阳退热,并能升举阳气。
葛 ── 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并能透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达到生津止渴、止泻痢之功。并能解肌发汗,风寒、风热表证均宜。

本文地址: https://www.wendaifu.com/article/38475.html

您也可以通过问大夫手机版访问: 葛 柴胡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