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是被卫健委首批确定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植物之一。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有发表散寒,理气宽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能解鱼、蟹毒。《日华子本草记载:“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本草纲目记载:“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本草汇言也说:“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紫苏的传说你听说过吗?
紫苏的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节,华佗在镇里的一个酒铺里喝酒。正好看见几个青年在比赛吃螃蟹。他们狂嚼大吃,蟹壳堆了满满一桌子。华佗暗道,这几个小青年太无知了,螃蟹本身性寒,吃多了会生病的。他就主动上前好言相劝,可是那几个青年吃得正起劲,哪听得下去!
当天晚上,这几个小青年和华佗都投宿在这家酒店里。就在半夜,白天那几个吃螃蟹的青年大喊肚子痛。华佗自告奋勇,查看病情,发现是螃蟹吃多中毒了。可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华佗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就在华佗左右为难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以前采药时,发现一只水獭正在贪婪地吃着螃蟹,没过多久,这只水獭在地上打起滚来,可能是刚才吃多了。后来,它爬到岸上,吃了些紫色的草叶,又躺了一会儿,竟然没事了。于是他去郊外采了一些那种紫色的草,又立即煎汤给几个青年服下。不一会儿,那几个青年肚子就不痛了。这几个青年才知道他就是名医华佗,个个对他的医术赞不绝口,并拱手称谢。
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肚子里又感觉很舒服。所以,华佗就把这种药草取名为“紫舒”。后来传来传去,传到现在就成了“紫苏”。
现代研究表明,紫苏叶含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并含有左旋柠檬烯及少量5-蒎烯,还含有精氨酸等氨基酸成分。紫苏叶水煎剂对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运动。
使用紫苏有什么讲究
适合吃紫苏的人:
紫苏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之一,属于辛温解表药,因此对冬春季和夏季感冒之轻证有一定的,尤其是对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
很多人在夏天里由于贪食生冷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也可食用紫苏菜肴来调养。
紫苏能解鱼蟹之毒,因此我们平时在吃螃蟹和海蟹的时候,可在调料中加入紫苏汁,以驱散
寒气,减轻消化道反应。
每天吃多少:
紫苏的内服常用量为5~10克,鲜品可加倍。解食鱼、蟹中毒,可用至30~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