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六大工程之一是充分利用自愿咨询网络动员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检测,加强医疗机构科室主动检测服务,推动互联网预约检测和自我检测,尽可能及早发现感染者。对发现感染者实施应治尽治策略,不断提高治疗服务水平,提高感染者生存质量和减少死亡。
完善检测策略
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比例达90%以上
卫生健康部门
切实发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作用,提高服务可及性。
医疗机构
要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在皮肤性病科、肛肠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为就诊者提供艾滋病和性病检测咨询服务。
血站
要继续巩固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完善技术规程、标准和规范。
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
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公共场所服务人群健康体检,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全部具备艾滋病快速检测咨询服务能力。
各地监管场所和有条件的海关
要具备艾滋病检测条件。
有条件的地区
要结合本地疫情特点,探索将艾滋病检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和社会体检机构的个人健康体检内容,强化感染者隐私保护。
促进主动检测
卫生健康部门每年向社会更新一次艾滋病检测机构信息,动员有意愿者接受检测服务。卫生健康、药品监管等部门制定艾滋病自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和销售监管相关政策,开展互联网预约检测咨询服务,推动自我检测。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告知
艾滋病感染者权力义务知晓率达95%以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海关对感染者进行面对面结果告知,明确责任和权利,督促其及时将感染状况告知其配偶或有性关系者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调查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制定地方法规等方式促进感染者配偶告知工作。
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服务
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01
卫生健康等部门优化布局,实现定点医疗机构承担抗病毒治疗任务全覆盖,完善补偿机制。将承担艾滋病诊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构考核管理。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艾滋病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02
推广检测咨询、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
03
强化抗病毒治疗质量控制,加强耐药监测。
04
探索第三方承担的艾滋病治疗相关检测服务。
05
建立感染者流出流入地信息交流管理机制,对流入半年以上的感染者,在尊重感染者本人的意愿前提下,由流入地负责随访和治疗。
06
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结核病筛查,感染者的结核病筛查,在结核潜伏感染且无活动性结核病的感染者中开展预防性治疗试点工作。
Q&A
作为示范区工作办公室,
如何推动艾滋病扩大检测和治疗工作地开展?
全面开展新报告感染者溯源调查。
在原有医疗机构检测工作基础上,妇产科、皮肤性病科、肛肠科、泌尿外科、计划生育门诊等科室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为就诊者提供艾滋病和性病检测咨询服务。
推动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核酸检测,社会办医疗机构具备筛查检测能力,探索第三方检测模式。
疫情严重地区逐步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测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
开展艾滋病检测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人群定期检测。
推广“互联网+检测+综合干预”、自我检测、传递检测等检测模式。
强化初筛阳性者后续支持服务。
加强社会组织动员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衔接,探索流动人口检测策略和措施。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推广检测治疗“一站式”服务。
鼓励制定地方法规促进感染者配偶告知。
强化感染者流出和流入地治疗及随访管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