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不合发生于孕妇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者。在我国,汉族人口中约9 9、7%的人为Rh阳性,且在Rh阴性的孕妇中,只有5%的胎儿发生Rh溶血。由于产生Rh溶血的免疫性抗体不像AB型抗体一样存在于天然血清中,必须经过输血、妊娠才能产生,故其发病率较低。第一胎时多正常。如果既往有死胎、流产、早产或新生儿出生后2 4~3 6小时即出现严重黄疸者,应高度怀疑Rh血型不合。Rh抗原物质具有累积效应,且不易被人体所清除,发病者往往一胎比一胎病情严重。
凡Rh血型阴性的孕妇,孕早期均应进行Rh抗体效价检测,如果抗体效价在1:3 2以上,往往提示病情严重,应及时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每周复查一次抗体效价,看是否继续升高,并结合过去的病史、羊膜腔穿刺结果等对胎儿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恰当的终止妊娠时机。既要减少早产对胎儿的危害,又要考虑尽早脱离宫内危险环境。对于尚不能脱离母体、溶血又较重的胎儿,可行宫内输血。一般输入Rh阴性的O型血,亦可用Rh阴性且与母体血型无交叉反应的新鲜全血。宫内输血可1~4周进行一次。分娩时应尽量减少手术产,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断脐,防止抗体过多进入新生儿体内加重溶血。新生儿出生后,为防止新生儿溶血核黄疸的发生,可采取以下疗法:
(1)光照疗法 蓝光照射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变成水溶性直接胆红素而从胆汁及尿中排出。
(2)输入白蛋白或血浆制品,结合间接胆红素,使之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防止核黄疸发生。
(3)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增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活跃肝酶系统,促进胆红素代谢。
(4)对严重溶血者,早期施行换血疗法,除去新生儿体内的免疫性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以及血清中过量的间接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