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黏度升高会有哪些早期症状发生
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简称,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血粘度测定常被作为健康体检的血检必查项目。血液的粘度越高,流动性越差,血流越慢;粘度越低血流自然越快。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态,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等。血黏度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容易引起脑血栓、脑梗塞及心肌梗塞,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据临床资料表明,血黏度增高者常有以下几种早期症状:
稍有活动胸闷气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较多,这些人下蹲困难,下蹲干活胸闷气短。因为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头脑晕晕乎乎,没有头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晚饭后精神状态稍好。
午后犯困需休息 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如果睡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经常发生暂时性视力模糊现象。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视神经和视网膜常会供血供氧不足,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此外,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针管中;血流变测定时,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如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作血流变学检查,以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