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谢敏君老人,自从两年前老伴去世后就因脑梗长期卧床,此前由于没有接受的护理,老人一度长达半年没有洗澡,还因此得了褥疮。保姆金阿姨告诉记者,平时老人的思维常常不清晰,也基本不说话,每次做护理的时候就是老人开心的时候,也是老人一周里说话多的时候。“我们想给老人洗澡,可是几个人一起试了几次都做不成,幸亏有护理服务,不仅给老人洗了澡,连褥疮也渐渐好了起来。”
谢敏君老人是马陵这以来的第4个护理对象,她提着大大的医药箱走上7楼。看到马陵进门,原本正眯着眼睛在床上休息的谢敏君老人一把将她搂过去对着她的耳朵大声说“侬好”,然后开始用手指不断点着自己的手臂想要量血压。从量血压、换尿布、全身消毒按摩再到洗眼睛、测脉搏,一个小时的护理过程中,老人不断地笑着说着感谢的话语。
和谢敏君一样享受到免费护理的还有上海市静安区的40多位老人。今年以来,上海市静安区和康复护理机构福寿康进行合作,除了对区内低收入困难老人提供免费的护理服务之外,还针对“老年转院族”实行“政府贴一点、企业让一点、老人出一点”的低偿服务。福寿康负责人张军表示,在国外老年居家康复和护理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内这一热土尚待开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沪老年护理服务的受到普遍夸奖
年近七旬的朱壬年老人曾是一位典型的“老年转院族”,今年初患脑出血后,由于担心在家得不到护理,又怕耽误子女,半年时间里老人在9家医院间“轮转住院”。“从一个医院的床转到另一个医院的床,每次才住进去就要开始找"下家",直到听说能在家接受康复锻炼才安顿下来。现在你看我,说话顺了,身体也活络了,再也不用"赖"在医院了。”
截至2011年底,上海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347.76万,占户籍人口总量的24.5%,而高龄、带病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截至2011年底失能失智老人人口已经达到近90万人。
责任编辑:周建晓
阅读:住院难,住老年护理院更是难上加难
老年护理要注重心理调适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