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大众保健 >造成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互联网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看到一些男孩喜欢女孩子的穿衣打扮,总把自己想象成女孩。也有一些女孩爱把自己打扮成男孩的模样。更严重者是通过变性,已满足自己变成异性的渴望。其实这种现象就叫做性别认同障碍。下面小编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

正常儿童3岁左右即可识别自己的性别,随后知道性别是跨时间稳定的,喜欢与同性幼儿一起玩,自然而然地遵从着内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男孩通常表达出男性的行为,女孩表现为女性行为,性别的差异随年龄增长更加明显,即使在相当中性的环境下长大也如此。但有些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言语行为却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生理解剖特征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称为性别认同障碍disorder of gender identity,又称性别认同或性识别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的治疗

婴幼儿性教育:

建立健康的性心理要在早期,尤其在5岁以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科学性教育会影响幼儿的性自认、性别自我表现、性别角色行为、动情反应以及今后性目标选择,将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成长和终身幸福。

对婴幼儿进行性教育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信号,潜移默化地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首先重要的是: 在婴儿出生以后,马上按其性别来养育。出生性别只具生物学意义,而按照哪种行为规范来养育,这就有确定的社会学意义了。一项关于儿童性别认同的调查显示: 儿童在5岁时性别认同可达94.23%,而家长对儿童的性别认同教育不容乐观。为减少性别认同障碍的发生,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形成,从0岁起对幼儿进行性别认同教育非常必要。第二,对小儿要关心爱护,当小儿有吮吸手指、咬指甲等不良习惯要耐心矫正,或转移其注意力,给他看图片、做游戏等。第三,排便训练不可操之过急,不是越早越好,应该让小儿有个适应的过程。一般从18个月开始,2岁时。此过程的顺利对儿童今后的性心理是很有利的。

儿童期性教育:

帮助儿童确立正确的认同偶像和性爱 偶像是儿童早期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儿童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是与个体的遗传倾向有关,其后就是与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有关。使儿童处于性别认知正确、明确 的社会和情感的环境中,对其将来是否形成与生物性别相符的性别认同起着关键的作用。,认清性别标致: 父母可指导儿童通过衣服、头发、胡须、称呼等认识自己或他人的性别。第二,学习性别角色的规范: 性别角色的形成与性意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父母要赞许符合儿童性别角色的行为,批评反向行为;男童给他们买模型、枪炮、车等玩具,培养坚强勇敢性格;女童则给买娃娃、花等玩具,培养文静贤淑性格;或组织角色游戏,模仿生活中的角色进行表演,以增进儿童对不同性别角色的认识与模仿。第三,正确对待儿童的性好奇与性疑问: 父母在面对儿童的性游戏、性问题时不能回避、压制、胁迫、谩骂、耻笑,应使用科学用语给幼儿以简单的道理和幽默浅显的讲解,比如: 通过观察植物的开花、结果,了解雌雄动物的生育,体会生命的奥秘。

造成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

造成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先天因素,即生理上的问题

如男孩儿具有的女性激素过多,或女孩儿具有的男性激素过多,都会导致障碍的产生。

2后天因素。这里主要指的是家庭因素

有的父母很喜欢女孩子,但生的却是男孩儿,于是就总喜欢把自己的儿子打扮成女孩儿的样子,给他留长头发,穿花裙子。幼儿还没有明确符合自己性别角色的行为,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在性别认同上出现问题。还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出了异性的举动,觉得很有意思,不但没有阻止,还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这强化了孩子的不当行为。而且,父母在孩子的性别认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处于幼儿期的男孩子虽然被人称作男孩儿,却还不知道男孩儿和女孩儿的区别,以及什么行为才是男孩子该做的等等。他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多方面的模仿和强化才形成了符合自己性别特征的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就是其模仿的重要对象。如果一个家庭中,缺少一个像父亲一样阳刚的角色,那么这个男孩子就会由于缺少模仿对象,而表现出过多的女孩子的行为。还有的家庭虽然不缺少模仿对象,但由于母子关系或父女关系过于密切,使孩子与其同性别家长接触过少,也会导致这种问题的产生。

性别认同障碍的临床表现

有性身份障碍的男孩在幼儿期就喜好穿女装、沉湎于女孩的游戏和活动,他们甚至厌恶自己的外生殖器,希望变成女孩,上学后会因此受到其他男孩的羞辱、嘲笑,并越来越被孤立。在青春期,女性化的举止会有所减轻,但有随访研究显示,1/3~2/3有性身份障碍的男孩在青春期中或以后表现出同性恋倾向。有性身份障碍的女孩喜欢穿男装、结交男伴,对洋娃娃没有兴趣,对体育运动和激烈争斗的游戏极为喜爱,不喜欢在游戏中伴女性角色,不愿乳房发育、来月经,甚至声称自己是男孩等。大部分在青春期会收敛对异性活动或服装的追求,同时仍有一部分保留男性性别的认同,逐渐显露出同性恋倾向。

在这类儿童中持续排斥本身性解剖结构的情况较少见,如: 女孩声称将要长出阴茎,立位小便,或男孩反复声称自己将发育成女人,阴茎和睾丸令人讨厌、好没有。

性别认同障碍的发展过程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性别角色发展包括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两个方面。

1、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

儿童性别概念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成分:性别认同的发展、性别稳定性的发展和性别恒常性发展。性别认同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的时间在1岁半到2岁之间。儿童和成人在性别认同的线索上存在差异,成人主要依据生殖器官、身体的轮廓和服饰等线索来确定性别,而儿童主要是据头发的长短以及服饰的特点来确认被观察者的性别。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影响其性别行为,能够进行性别认同的儿童的性别行为显著地多于不能进行性别认同的儿童,性别认同早27个月以前的儿童的性别行为好于性别认同晚的儿童。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认识不随其年龄、情景等的变化而改变。有学者通过问题形式考察了儿童性别认知稳定性:"当你是个婴儿时,你是个男孩或是女孩""当你长大后你是当爸爸或是当妈妈"。结果发现,直到4岁儿童才能对以上问题作出正确回答,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在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人的性别不因其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柯尔伯格认为,性别恒常性的发展是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儿童一般要到67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认同的产生早于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出现迟,大约到9 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能够用言语解释性别的稳定性和恒常性。

2、儿童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

性别角色知识是指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应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考察儿童性别角色知识通常采用向儿童列举一些典型的男性或女性的行为活动的方法,如打架、玩洋娃娃、骑马、烧饭等,让儿童说出哪些活动是适合男孩干的,哪些活动是适合女孩干的。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发现,儿童很早就形成了一些对男性行为特点和女性行为特点的认识。库恩等人为考察儿童角色出现的年龄,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在实验中向儿童宣读一些陈述,诸如"我很强壮""我长大后要开飞机"等等。同时向儿童提供两个洋娃娃,一个是男的,另一个是女的,要求儿童挑出上面的适合自己的那个洋娃娃。结果发现,儿童早在2岁时就已具备了一些性别固着知识,从而进一步证实,婴儿期的儿童已初步形成了一些性别角色知识。

儿童性别角色知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到童年中期,儿童的性别角色已相当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性别角色认知变得日益刻板。从婴儿到青少年这一阶段,儿童性别角色成见的发展呈一种"U"趋势,即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认知能力发展的局限性,通常把规则看成是必须服从的要求, 因而不能容忍与性别角色不适宜的行为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规则只是一种社会习俗,在某些情景中,出现不适合性别角色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而在性别认知上其态度相对灵活, 性别成见反而少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要指出的是,到了青春期这一阶段,由于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会产生相当强烈的与性别相联系的期望,他们的性别角色态度会重新恢复到早期所具有的刻板状态。

后小编提醒大家,在正常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性别认同,家长应在孩子能分辨性别的时候及时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性别,在性别特点的培养上顺其自然。若是由于生理和遗传方面的因素造成孩子发生性别认同障碍,则尽可能治疗和矫正,注意培养同性的特点,但常难以矫治。由于该障碍本身不会对孩子的将来有特别危害,而往往是他人的态度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如果不能矫正孩子的性别认同问题,则从加强孩子心理适应能力上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重要的就是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性教育。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应据年龄不同而有所区别。

本文地址: https://www.wendaifu.com/article/42653.html

您也可以通过问大夫手机版访问: 造成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