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
在药店里面,山楂有几种制品,其中的功效还是有点区别的,我跟大家聊聊。
1.山楂,这个就是山楂的果实,摘下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和果柄。一般在药店里面是切片烘干了。如果医生写“山楂”,则药店给的是整个山楂。如果医生写的是“山楂肉”,则药店给的是去了果核的山楂肉。从宋代的时候开始,人们炮制山楂是去掉果核的,但是明代很多医家提出,果核的药效也比较大,“核有功力不可去”,所以就有了两个制品。一般我们现在多用带果核的。
这种山楂,除了消食导滞,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活血化瘀。
2.炒山楂,就是取干净的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这种炒山楂,活血化瘀的作用就下降了,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那么,炒山楂的消食导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更擅长化肉食上,在我们民间,有炖鸡肉牛肉,如果不容易炖烂的,放入几颗山楂,就很容易炖烂的说法,其实这就说明了山楂的消肉食的作用。
3.焦山楂,炮制者会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这种焦山楂,除了消食导滞的作用,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就是善于治疗伴有积食的泻痢,这也就是很多儿科,在治疗孩子的泻痢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可能有积食,就会使用焦山楂的缘故。
4.山楂炭,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这种山楂炭,具有治疗血积的作用。比如古代的时候,有文献记载,如果遇到妇女产后瘀血积滞,会用山楂炭,然后用童便煎服,可以治疗“恶血上冲气壅”。
另外,还有蜜制山楂,适用于脾虚食滞的患者;红糖制山楂,可以和血散瘀,适用于产后血虚瘀血、恶露不尽等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