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灯花全年开花,枝条纤细而呈拱形下垂。远看象一盏盏小巧玲珑的红灯吊挂在枝条上,所以,植物学命名为“吊灯花”。吊灯花花形奇特、美丽。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宜在温室盆栽。
吊灯花
吊灯花,萝藦科,吊灯花属植物吊灯花,草质藤本;茎纤弱,缠绕,无毛。叶对生,膜质,矩圆状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叶脉疏距。聚伞花序腋生,有花4-5朵;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紫色,如吊灯状。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无毛;茎纤弱缠绕。叶对生,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聚伞花序着花4-5朵;花紫色;萼片披针形;花冠如吊灯状;副花冠2轮,外轮具10个齿,内轮具5个舌状片,具长硬毛;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内角有1个透明膜边。蓇葖长披针形,长达20厘米,直径5毫米;种子具种毛。花期8-10月,果期12月。
物种分布
鲜艳,迎风摇曳,美丽而可爱,适合庭院栽培或做大中型盆栽,布置客厅、阳台等处。我国华南一带可露地栽培,北方地区在温室栽培。喜高温,不耐寒,需在高温温室越冬。不耐阴。喜肥,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吊灯花产广东、广西。生海拔400-800米山谷疏林中或溪旁。
名称来历
萝藦科,吊灯花属植物吊灯花CeropegiatrichanthaHemsl.,聚伞花序腋生,有花4-5朵;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紫色,如吊灯状。
特征属性
吊灯花,草质藤本;茎纤弱,缠绕,无毛。叶对生,膜质,矩圆状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叶脉疏距。聚伞花序腋生,有花4-5朵;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紫色,如吊灯状,花冠裂片5枚,顶端连合;副花冠生于合蕊柱上,2轮,外面一轮具10个齿,内面一轮有5个舌状片,具长硬毛;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内角有1个透明的薄膜。蓇葖果长披针形,长达20厘米,直径5毫米;种子顶端具白绢质种毛。产广东、广西。生海拔400-800米山谷疏林中或溪旁。全株药用,治癞癣。
药用功效
**别名**小鹅儿肠
**来源**萝藦科吊灯花.,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贵州。
**性味**酸,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无名肿毒:吊灯花全草,马兰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骨折:整骨后,用吊灯花全草、紫草、见血飞各等量,捣烂敷患处。中医药方《贵州草药
**异名**小鹅儿肠《贵州草药。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短序吊灯花的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贵州草药:“酸,平。”
**功用主治**治肿毒,骨折。
①《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骨折。”
②《贵州药植目录:“滋补,治虚弱。”
**选方**
①治无名肿毒:小鹅儿肠、鱼鳅串各适量。捣绒包患处。《贵州草药
②治骨折:小鹅儿肠、紫草、见血飞各等量。捣绒包患处。《贵州草药
吊灯花-繁殖方法
繁殖:
吊灯花开花后不结实。生产中主要用扦插育苗繁殖。扦插的季节,除冬季低温不宜外,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但以3~5月份为适宜,此时扦插的幼苗,翌年即可定植。老枝和嫩枝均可用作繁殖材料,但以1~2年生枝条的成苗率高。插穗剪成10厘米左右长,可不经任何处理,剪后即插入沙床或蛭石床内,经常保湿,约1个月即可发叶发,一般成活率可达80%以上。当插穗发3~5条,长3厘米左右时,即可移入圃地定植,注意浇水保湿,按常规育苗方法管理,翌年即可出圃。
管理:
吊灯花性喜光,亦稍能耐荫庇,喜高温、高湿、耐烈日酷暑,但不耐低温,当气温在18℃以下时,生长较缓慢,气温在12℃以下时,生长停滞,连续数天5℃左右低温,嫩枝有冷害。幼苗忌霜冻,适宜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栽培。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甚苛刻,一般肥力中等的粘土或壤土,均适宜生长,贫瘠干燥土生长不良。较耐水湿,一般排水较差的地能正常生长,但不宜长期渍水。抗性强,少有病虫害,偶有跳棉虫危害嫩枝,可用乐果等农药喷杀,栽培管理较易。盆栽吊灯花每年春季换盆,增添腐叶土,并修剪整形,以便多萌发分枝。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盛夏土壤保持湿润,多见阳光,但要防烈日曝晒,早晚在叶面喷水。秋季天气转凉时,应搬入室内,停止施肥,控制浇水,保持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