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蜈蚣株形优美,可直接供插瓶或插花用;也是制作花圈、花篮的主要衬托材料;还可作盆栽或作阴湿环境的地被植物。
铺地蜈蚣
石松科Lycopodiaceae垂穗石松属Palhinhaea灌木或小乔木之通称,约有50种,原产於欧洲温带地区,许多种类现已被引入其他温带地区。铺地蜈蚣得以被广泛栽植的主因在于其吸引人的生长习性、白色到粉红色的小花和鲜红色到黑色的小果。叶互生,叶缘平滑;萼片和花瓣各5枚,通常成簇著生;果径长约8公釐1/4吋,果核2~5粒。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弓,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重庆、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垂石松碱、羟基垂石松碱、烟碱等多种生物碱,垂石松黄酮甙、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以及三萜类、山芝烯二醇、山芝烯三醇、21-表山芝烯三醇、芒柄花醇等的乙酸酯。
药理作用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栽培方法
铺地蜈蚣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它喜光,但也耐半荫,可植于疏林下,较耐寒,在—20℃
铺地蜈蚣的低温时不会发生冻害。铺地蜈蚣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且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中生长好,亦耐轻度盐碱。笔者曾在pH值8.8,含盐量0.2%的盐碱土中试种多株,均生长旺盛,未见不良反应。
铺地蜈蚣喜湿润环境,亦较耐干旱,生长期若不是过于干旱,基本可靠天生长,但早春与初冬应浇好解冻水与封冻水。另外铺地蜈蚣比较喜肥,定植时可施入适量圈肥作基肥,开春与秋末可结合浇水适量施用一些芝麻酱渣,可使植株生长旺盛,叶片碧绿肥厚。
繁殖方法
多用播种、扦插繁殖。新鲜种子可采后即播,干藏种子宜在早春1月-2月播种。扦插可在春季或梅雨季节进行。移栽宜在早春进行,大苗需带土球。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忌服。
性状
干燥茎叶,全像呈黄绿色。茎圆形,长约8~9厘米,具有缴棱线,分枝较多。茎上生有淡棕色圆形之,细而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之白色髓部。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小叶。味苦。以色青、质净者为佳。
铺地蜈蚣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
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
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
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麻疹" 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
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选方
①治跌打损伤,调和筋骨:伸筋草茎叶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虚痨病,咳嗽,吐血,小便不利,遗精:铺地蜈蚣一两,公猪小肚-个去浊洗净。和水适量,炖二小时服。日服一次。连服三至五次。《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吐血:铺地蜈蚣一两。捣烂,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肝炎,黄疸: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煎服,每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红糖半两。加水煎服,一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蛇缠疮:伸筋草焙干研粉,加麻油、冰片调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小便不利、梦遗失精:鲜铺地蜗蜈蚣一迹屎=鹕巢菀涣健K宸《福建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