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说肾经的原气大会于此,是人体当中元气旺盛而又尊贵无比的地方,古代医家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我们都知道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中医说肾阴和肾阳是生长发育的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植于肾,肾一旦出现问题,人体就会百病从牛。而作为肾经的原穴,太溪的作用自然是非常巨大的。那么太溪穴的名词解释是怎样的呢?太溪穴又有何保健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太溪穴的名词解释?具体如下:
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与太溪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穴。原,本源、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太溪穴的保健方法有哪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太溪穴的保健方法——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揉太溪穴时,很多人本没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什么反应都没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这时,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归结底,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但调动起来后一定要把它储藏起来,即储藏到涌泉穴,这样您就有健康的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脚心、做金鸡独立、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引火归源。
有人经常足跟痛,这就是肾虚。您应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只要太溪穴被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冲散吸收,然后再循环带走。为什么会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您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帮助冲散淤血。
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