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辞职的英国首相布朗是自由党党魁。而自由党的前身辉格党就是1689年在咖啡馆中建立的。在17世纪的英国,每个教派、政党、时尚流派都有自己的会议场所,而咖啡馆中的幽默谈话使伦敦的生活越来越有活力,从而逐渐成为了情报和学术交流的中心。咖啡与政治又是怎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就是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法国革命者迈出了自己的步。1789年7月12日,法国记者、政治家卡米立·德穆兰跳上皇宫花园中一间咖啡馆外面的桌子,向人们了改革者被免职的消息。他的演讲激发了公众的激情,大喊“武装起来”!这个时刻是法国革命的真正开始。在德穆兰之后,巴黎城内开始起义。在7月13日通过暴力获得武装的市民中,有一部分组织起来成为巴黎民兵,也就是后来的国民预备队。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陷。
咖啡1607年进入北美洲。到1668年,咖啡取代啤酒成为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费城和其他地方咖啡馆里受欢迎的早餐饮料。像欧洲的咖啡馆一样,美国的咖啡馆成为政治会议以及作家、画家、艺术家和各种**人士寻找灵感的知名场所。的波士顿“绿龙”咖啡馆,成为约翰·亚当斯、波·瑞沃尔以及其他革命者图谋反抗英国的集会地。
“波士顿倾茶事件”在美国独立历史上非常。在“自由之子”组织针对英国的一次抗议行动中,他们销毁了波士顿港口中停泊船只内存放的成箱茶叶。这个事件发生在1773年12月6日,被认为是美国革命的起点。“波士顿倾茶事件”和随后的响应为13个殖民地的革命者提供了支持,并成功地取得了独立。这是一段美国人如何对茶叶说“不”,而对咖啡和独立说“是”的历史。在此之后,咖啡取代了茶,成为北美洲受欢迎的饮料。
咖啡登陆中国,有记载的是在1902年,一个中文名叫田德能的法国传教士走进云南大理一个叫朱苦拉的彝族山村,为中国带来了株咖啡树苗。
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咖啡馆在上海成了一股文化热潮,法租界和日租界出现了许多仿效巴黎的咖啡馆。曾留学法国的自由主义海派文人张若谷,在其著作《咖啡一文中,把咖啡馆作为现代都会生活的象征。上海的咖啡馆为的是位于虹口的公啡咖啡馆。
在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的岁月,一些文艺界的秘密会议固定在公啡咖啡馆召开。据郑伯奇回忆:“公啡咖啡馆是外国人开的,因为这个地方一般中国人是不去的,外国人对喝咖啡的人又不大注意,开会比较。”因此,不仅“左联”筹备会多次在公啡咖啡店召开,而且其他左翼文化团体也在这里召开会议。
在现代,咖啡的优雅、香甜背后,仍旧时不时闪烁着阴谋、冲突。埃及首都开罗有咖啡馆2万余家,20世纪初开业的埃及利什咖啡馆,是反英人士的聚集之所。1970年9月,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会见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时,纳赛尔喝了助手萨达特亲手调制的一杯咖啡,两天后,他就撒手归西了。当年和纳赛尔一起出入利什咖啡馆的“自由军官”组织成员萨达特成为了他的继任者。而接替萨达特执掌埃及30年的,则是刚刚辞职的穆巴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