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上怀”、“下怀”的说法,在民间颇为流行。但在西方医学教科书上一直没有相关记载。
何谓 “上怀”、“下怀”?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女性怀孕时,宝宝的位置靠上贴近胃部称为上怀,表现为上腹部隆起明显。若宝宝位置偏下则为下怀,表现为下腹部隆起明显。一般认为上怀的孕妇,在怀孕期进食较少,并且很快会饿,而下怀的孕妇则不会出现这种症状。
由此来看,所谓“上怀”、“下怀”的说法,应该是对怀孕以后腹部形态的一种描述。
有人说,“上怀”、“下怀”和生男生女有关,又有人说“上怀”、“下怀”和顺产难易有关。据百度的解释推断,这些应该都属于无稽之谈。
孕妇腹部的形状,和孕妇的身高、体型、骨盆的大小和倾斜角度、腹部肌肉的松紧、子宫的形态等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所谓上怀、下怀,应该是这些所以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实则和“生男生女”,和“顺产难易”都不存在直接关联。
具体点讲,对于大多数子宫呈“梨”形生长的女性,如果腹横肌肉、筋膜比较发达,腹部向横向的膨胀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呈现纵向生长,就会表现为“上怀”。如果女性的腹横肌肉、筋膜力量很弱,或者有的子宫底部很宽,子宫的发育就呈现横向,那么就更容易表现为“下怀”。还有的女性骨盆倾斜角度较大,子宫悬垂状,搁在耻骨联合上,呈现经典的悬垂腹,也是属于“下怀”的表现。但是悬垂腹未必是骨盆小,很多产妇在发作后,宫缩的作用下配合姿势的改变,多数都顺利入盆,还是能够顺产的。还有一种叫做“后怀”的说法,意思就是子宫向后生长,怀足月了肚子也不大,看不出来,实际上娃娃并不小。这种所谓后怀,大概也是腹腔形态、腹横肌肉筋膜张力等有一定关系。比如有的骨盆宽阔,腹部的左右横向生长和前后的矢向生长,在宽阔的骨盆映衬下,极不显著,怀到7、8个月也看不出肚子。我想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这种人往往比较瘦,腹部没有堆积多余的脂肪,就只是长了娃娃,所以才这么不显怀。
肚子怀成什么形状,本质上,是个空间几何学的问题,和其他任何“生男生女”、 “顺产难易”都不直接关联。空间几何,加上美术上的透视效应,是出现视觉上所谓“上怀”、“下怀”、“后怀”的本原因。造成这种空间几何差异的因素包含了“孕妇的身高、骨盆的宽度、骨盆的大小和倾斜角度、腹部肌肉的松紧、子宫的形态等”。
据以上观点,区分所谓“上怀”“下怀”“后怀”,大的意义应该在于解释和评估胎儿体重。下怀的孕妇,肚子看起来明显,往往容易把胎儿估计大。如果同时遇到肚子比较胖,腹壁又松弛的孕妇,这种估计误差会更加明显。反之,对于“下怀”“后怀”的孕妇,尤其遇到那些体重控制又特别好的年轻、体力好的孕妇,如果医生单凭眼睛看,不用手摸子宫大小再配合测量数值,是很容易把孩子体重估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