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越来越近了,“贴伏”治疗的朋友们也激增起来,冬病夏治成为人们的话题。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好?
很多人认为,“冬病夏治”必须要赶在进伏天治疗,因而进伏天各大中医门诊人满为患,致使医疗环境不佳,治疗受到影响。这是对于“冬病夏治”的误解。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它遵循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利用夏季特别是进伏后,人体阳气旺盛的有利时机,对一些好发于冬季,以阳气虚弱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病尤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进行提前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三伏贴”的治病原理属于中医内病外治法,在盛夏利用温热养阳之药,以温补患者机体阳气之虚,使气血阴液充实,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是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复后防瘥”,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患者只要是在伏天期间,保证每次贴敷间隔10天,均可择日到医院进行敷贴,无需“扎堆”天。哮喘、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从头伏起至三伏,在每伏期各贴敷一次,每次在胸背部贴7个穴位。今年4个伏,从7月13日开始贴敷,患者可到医院贴治4次。
哪些人群适用“三伏贴”?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热的时节。中医认为,选择此时节来施行贴药治疗,能够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特别对以下5类疾病**甚佳:
一是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气管炎" 支气管炎" 慢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肺气肿、体虚感冒、慢性咳嗽等。
二是消化系统疾病:胃炎" 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三是妇产科疾病:比如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四是儿科疾病:例如小儿厌食、遗尿、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夜啼等。
五是其他: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虚寒头痛,强直性脊柱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等。
“三伏贴”贴敷用药多为热性、阳性中药材,据患者不同病情和体质贴敷于不同穴位,在刺激穴位的同时使药力透过穴位循着经络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般连续贴三年为一疗程,有可能减少冬季发病几率。“三伏贴”以穴位贴敷为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不痛苦、费用小的特点。贴敷时间一般成人为4至6小时儿童时间略减。许多患者经过治疗摆脱了哮喘、气管炎" 支气管炎、关节炎、鼻炎等疾病导致的痛苦。但“三伏贴”也有禁忌人群,加之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孕妇、年老体弱、过敏" 皮肤过敏、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应慎用或禁用。此外,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夏治”的方法。而冬病夏治的方法,尤其是药物贴敷,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的,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例如咳喘但是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法治疗。
“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
建议大家尽量提前到医院办理预约手续,以节省入伏后到医院诊疗排队的时间。患者来医院就诊应尽量将近期的病例、做过的相关检查等资料带齐,以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就诊时间。
此外,患者在贴治前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在贴治前做一次肺部X光检查;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应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贴敷前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至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在贴敷当天,应据各个医院的要求及时揭去药膏,次贴敷,成人一般保留6至8个小时,儿童2至3个小时。时间一到应按时揭下,切不可为了加果,自行延长时间;一些患者贴敷后局部会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即可,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到医院就诊。此外,穴位贴敷只是一种预防性治疗,适合于疾病缓解期患者,对于病情正处于发作状态者,应马上到正规医院就诊,针对疾病规范性治疗,不能只寄希望于贴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