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药。**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肾炎" 慢性肾炎、水肿、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玉米须的民间应用:
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3.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4.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5.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6.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7.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8.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
9、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
10.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玉米须的作用有哪些:
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质轻渗降。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乳汁不通。
1、玉米须治肾炎" 急性肾炎:玉米须60g,西瓜皮30g,蝼蛄7个,生地黄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4~5剂,症状消退后,服济生肾气丸,每日2次,每日6~9g。《中草药汇编
2、玉米须预防习惯性流产:在怀孕以后,每日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时为止。《中草药汇编
3、玉米须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4、玉米须治慢性副鼻窦炎:玉米须晒干、切丝,与当归尾干粉混合,入烟斗燃点吸烟,每日5~7次,每次1~2烟斗。《中草药汇编
5、玉米须治尿道感染: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6、玉米须治糖尿病
方一:玉米须30g,黄芪30g,山药30g,木皮12g,天花粉15g,麦冬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方二:玉米须60g,薏苡、绿豆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