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会突然出现脚后跟疼痛的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医学上称之为足跟痛,它并不是,而是一种常见病,而且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那么,生活中你出现过脚后跟疼痛的情况吗?如果有,建议大家要注意检查病因,以免拖延成严重的疾病。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造成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等。生活中由跟骨骨刺引起的脚后跟痛是为常见的,主要是由于足跟部过度负重、摩擦导致局部创伤性炎症而出现疼痛,但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又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所以日常生活中如何地预防及缓解这种病痛尤为重要。
足跟痛预防措施
1、平日选择厚底、鞋垫软一些的鞋子,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穿用软底鞋。老年人宜穿用软底鞋,使之上下楼梯及行走保证平稳,避免足跟急性损伤的发生。或穿后跟不高的鞋子、抬高足跟可使承重力线前移,减轻足跟受压引起的慢性劳损产生跟痛症。
2、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3、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老年人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便增强体质,延缓骨骼退变,减少骨刺的发生,避免跟痛症。
5.避免久立负重。老年患者不宜长途跋涉及做剧烈的运动,不宜久站负重,使跖腱膜长期受牵拉,脂肪垫受压,由此导致跟痛症发生。
如果出现剧烈疼痛,严重影响行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局部封闭治疗,是**快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足跟痛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影响人们的行动和生活质量,提醒中老年朋友及早作好防护,远离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