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中,离心脏远的地方是足尖,其次是足跟,因此血液的供应往往不太理想。如果足跟遭受外伤,恢复起来是很慢的。而人到老年以后,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更加受到影响,如外界不良刺激足跟受凉等可引起疼痛,这是常见的原因之一。那么,怎么检查诊断足跟痛?有何依据?下面看看的看法吧。
什么是足跟痛?
足跟痛症是由劳损或退行性变所致的以足跟部长期慢性疼痛为主的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易复发,缺乏的治疗方法,多因足部长期负重或长时间站立而诱发,严重影响病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足跟痛症应及早的就医,检查清楚是如何引发的病因。
足跟痛的检查详见下面。
足跟是人类承受压力大持续时间久的部位。据临床观察,有的老人是两足同时或先后发病,但大部分发生在单侧。而一般在早晨起床刚下地走动时疼痛较重,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在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X光拍片显示跟骨有骨赘形成。
对老人的足跟痛,首先找到病因,从跟骨侧位或轴线位拍X光片,可检查出是否有肿瘤、结核等病变。检查足跟处有压痛,微红肿,摄跟骨x光片有骨刺样增生。由于牵拉骨膜上的足底筋膜,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虽然此时骨刺很小,甚至X线检查也不能发现。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因此X线上可见典型的骨刺可以没有症状。反过来,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痛。偶尔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并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发热跳痛。急性滑囊炎发作时,可适当休息,局部热敷、按摩,可用活血化淤的中药泡洗,消炎止痛剂如消炎痛、芬必得缓解症状。临床上封闭疗法较为理想,普鲁卡因加醋酸强地松龙混悬剂作封闭,每周一次,可以减轻、抑制炎症反应。如骨刺形成,除用局部封闭疗法外,也可做骨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