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不是单独一个疾病,它是指足跟部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症状,由跟骨本身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所产生。本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妇女尤为多见,据医学统计,50岁以上老年人患足跟痛疾病占25%,特别是形盛体衰者更易发生本病。据临床病因分析,约50%以上患者发病前均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或足跟长期负重史。
发病原因
中老年人足跟痛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
1.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发病由急性损伤引起者多由行走时足跟部突然踩着硬物,或下楼时用力过猛,足跟着地,致跟部组织损伤;慢性劳损者常因长途跋涉,跟下软组织遭到反复挤压性损伤,部分患者跟健膜长期、持续性受到牵拉,可在其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
2.跟骨骨刺与跟骨结节滑囊炎。足跟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日久,可在跟骨结节部的前缘产生骨质增生,即骨刺形成。单纯跟骨骨刺有时并无临床症状,当承重走路时,跟骨结节滑囊及足跟部脂肪垫因骨刺的反复挤压与刺激,而发生滑囊炎及脂肪垫变性,由此引起疼痛。
**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系机体肝肾不足,筋骨瘦弱。“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肝主筋,肾主骨”。老年以后,肝肾不足,肾亏骨空,血不养筋,加之过度劳累,骨骼、筋脉失养,日久形成本病。
临床表现
1.急性损伤。由急性损伤引起者,一般发病急,主要表现为足跟着力部位剧烈疼痛,不敢行走,尤其畏行凹凸不平的道路,检查时发现患部肿胀明显,压痛明显。
2.慢性劳损。因慢性劳损引起者,起病较缓慢,部分病人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疼痛的发生一般在久卧久坐时突然起立行走时加重,严重者病人不敢用足跟部承重,稍加活动或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复又加重。局部检查肿胀不明显,但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如骨刺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多数病人常见一侧足部发病,少数患者可出现两侧足跟疼痛。
3.X线摄片检查。X线摄片可帮助诊断,摄片可见跟骨结节前缘明显骨质增生,呈尖状凸出。但部分病人足跟痛X线摄片未见明显骨刺,部分病人有骨刺而无明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