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是陕西美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食材,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温补身体。夏季喝点啤酒,来点烤肉,冬季炖上一锅羊肉,喝上一碗羊汤,是让人感觉非常惬意的事。羊奶温润补虚,滋阴养胃,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羊奶。人们对羊肉羊奶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此也带来了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感染布病的风险。
什么是布病呢?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又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人得布病后,主要症状是“热—痛—懒”,临床表现为发烧、出汗、乏力和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布病在陕西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资料显示1951年榆林地区即有散发病例存在,1952年陕西省首次从定边县种羊场一位兽医患者血液内培养出羊种布鲁氏菌,这也是我国解放后分离到的第一株布氏菌。
布氏菌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
布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化学药物比较敏感,3%漂白粉和来苏尔数分钟能杀灭;但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对低温和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如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水及衣物等中能长时间生存。
布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已知有60多种动物可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布病往往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它们既是动物布病、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位置,我省历史上分别在羊、牛、犬、鹿体内分离出布氏菌。
布病是怎么传播的?
布病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3种。
1.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
2. 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及生肉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近年来,全省由于喝生羊奶而引起的布病爆发疫情屡见不鲜。
3. 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
4. 布病患者理论上能排出细菌,在生物学意义上有作为传染源的可能,但由于布病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以及布氏菌的某些特征,在实际中不容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目前我们一般认为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感染布病后有哪些临床症状?
布鲁氏菌可侵犯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会更长。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长期发热等等。多样的临床表现增加了临床医生对布病做出早期、正确诊断的难度,容易导致误诊。有报道显示,临床上将布病误诊为风湿病、结核病、腰椎病、淋巴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的病例。
1.发烧:病人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热型不一,波状热型被认为是最典型的热型,致使许多学者把此病命名为“波状热”。布病患者在高热时神志清醒,痛苦也较少,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恶化,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2.多汗:这也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
3.乏力:大多数布病患者均有乏力这一症状,由于乏力症状在布病患者中表现比较突出,所以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病人通常在午后出现疲劳的感觉,清晨和上午明显减轻,在大量出汗后更为严重。
4.骨关节和肌肉疼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是患者前来就医的主要原因,疼痛多呈游走性,与风湿热颇为相似,主要在大关节,多见于慢性期病人。
5.其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头痛、神经痛等症状,男性患者可引起睾丸炎,少数女性患者可见乳房肿痛和流产等现象。
人患布病后可以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往往又缺乏特异性,因为这些症状和体征也可以在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身上存在。病情的差别也很大,除重症病例外,有的轻症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技术才能确诊。
如何预防布病?
1. 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气溶胶传播。
2.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严禁徒手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牲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扑杀处理。
3.对普通民众而言,要尽量减少与牛、羊、猪等牲畜的接触,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家庭加工过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开。不喝生奶,不吃生肉,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在高温下即可杀死,因此,生鲜奶要“煮沸”后才可以放心饮用,吃烤肉时,一定要烤熟烤透,以防得病。
4.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关节酸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