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裂谷热病?
裂谷热,也称立夫特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也称立夫特谷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影响动物,牲畜感染该疾病可导致死亡和流产。同时也能通过接触动物或蚊虫叮咬传染给人,引起人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疲劳、关节和肌肉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炎,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出血、休克、脑炎或肝炎、死亡等。
病毒在哪里?
疫区的染疫动物(如牛、羊、骆驼、山羊等);染疫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器官具有传染性。存储生物为带裂谷热病毒蚊子,尤其病蚊一次产下无数蚊卵,病蚊可将病毒经卵传给下一代,蚊卵在干旱气候下能够保存数年之久,不但延续裂谷热病毒的生存,在雨季孵化的病蚊新生代,也常成为数千万个可怕的病毒的传播媒介。
目前报道已有发病的地区
该病最早1912年报道与肯尼亚,1931年在裂谷地区首次分离到病毒并且定名为“裂谷热”,最初主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流行,但是在2000年9月,病毒越过红海,延伸至阿拉伯半岛的沙特和也门地区,事件报道后给亚洲和欧洲的其他地区敲响了警钟。2016年7月23日国家卫计委通报,中国确诊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为重症病例,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严重肝功能损伤,该患者经抢救治疗后痊愈出院,出院6个月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和视力正常。
人是如何感染的?
国外报道的人间裂谷热大多数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或器官造成的。病毒可通过在宰杀、帮助接生、兽医操作而传染给人。因此,某些职业群体的感染风险较高,如牧民、农民、屠宰工人和兽医。有证据显示,人若摄入被感染的动物的奶,也有可能染上裂谷热。受感染蚊子叮咬也会导致人际感染。 2015年一例来自马里的肾移植受者在法国诊断为裂谷热,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检测到RVFV特异性IgM和IgG,在尿液和精液中检测到RVFV基因组RNA,提示裂谷热可通过血液传播。
人感染后的情况
裂谷热感染后大多无症状,发病者症状多轻微,如流感样症状,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头痛等。少数人可发展成严重感染,出现眼部疾病、脑膜炎或出血热。约1%的裂谷热病例合并严重的出血。出血热一般在发病2~4 d后出现,表现为严重肝功能损伤、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或瘀斑、鼻或牙龈出血、静脉穿刺部位出血等,严重者出现呕血、便血。发生严重出血的患者病死率高,约50%,多在出血症状3~6 d后死亡。
传播途径
无论动物或人均系经蚊叮咬而感染。媒介蚊为伊蚊、库蚊和按蚊,另以厩螫蝇及普通库蠓也可实验性感染或分离出病毒。在流行时,伊蚊和库蚊在传播上起有重要作用。但在人类感染中,比被感染蚊虫叮咬尤为重要的传播途径是屠宰感染动物操作中的经皮感染以及气溶胶呼吸道传播。
据监测,我国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我们陕西省的白纹伊蚊主要分布于陕南和关中地区,每年4月份越冬的卵开始孳生繁殖,到8月份达到密度高峰,10月份以后成蚊死亡。
如何防控裂谷热病毒感染?
前往裂谷热疫区国家及地区的人员采取防蚊措施,不要接触当地的牛、羊、骆驼等动物,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将旅行史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裂谷热疫苗。国家卫生计生委于 2008 年印发的裂谷热预防控制指南和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可用于指导裂谷热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