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疾病知识 >秋冬季传染病高发 大家应加强防护(猩红热)

秋冬季传染病高发 大家应加强防护(猩红热)

发布时间:2024-06-23    来源: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关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

  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咽部、扁桃体,引起充血、水肿、咽喉痛等咽颊炎和扁桃体炎症状,链球菌还会释出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而引起皮疹,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发热等全身毒血症表现。诊断需与其他一般急性咽峡炎和麻疹、风疹、药疹等发疹性疾病相鉴别。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在恢复期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猩红热的临床类型

  1、普通型

  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如上所述。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2、轻型

  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咽部轻度充血,皮疹少、色淡、不典型,可有少量片状脱皮,整个病程2~3天,易被漏诊,近年来多见。

  3、中毒型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剧吐、头痛、皮疹可呈片状或出血性淤斑,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见。

  4、脓毒型

  咽颊局部黏膜坏死形成溃疡,有脓性假膜。可引起各种化脓性并发症和败血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已罕见。

  5、外科型或产科型

  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猩红热的治疗

  本病早发现、早治疗常能很快痊愈。一般猩红热可在家遵照医生指导用药治疗,少数严重者应住院。

  1、隔离患者

  隔离患者6天以上,直至咽试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并发症时,可解除隔离。对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年长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3、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4、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并发的中耳炎、鼻窦炎、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如何做好预防

  1、患者应隔离治疗。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对于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治疗,直至培养转阴,以控制传染源。

  2、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着,应严密观察,检疫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3、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家庭护理应注意

  1、按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作处理,病儿须隔离至症状消失或从开始使用青霉素起不得少于7天。

  2、为防止猩红热引起的心肌炎肾炎,病儿应绝对卧床2~3周,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以利体内毒素排除。经常用淡盐水漱口。

  3、青霉素是治疗本病有效药物,疗程应连续7~10天。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口服或静滴。切勿因病情好转而擅自过早停药,完成一个疗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变化,如尿色转浓或如洗肉水样,尿量减少、面目浮肿、应警惕并发肾炎,及早就医。

  5、要保持皮肤清洁,如有大片脱皮,不要用手撕剥,以免损伤而导致感染,可用经过酒精消毒的剪刀修剪。

  6、病愈后1个月内,定期到医院检查化验,及时发现并发症。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