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硬如板状
- 症状名称 :
- 子宫硬如板状
- 就诊科室 :
- 妇产科
- 相关检查 :
- 妇科超声检查
- 相关药品 :
- 注射用氨甲环酸
详细介绍
-
介绍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4.6‰~21‰,国外的发生率为5.1‰~23.3‰。发生率高低与分娩后是否仔细检查胎盘有关。有些轻型胎盘早剥于临产前可无明显症状,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早剥处有凝血块压迹,此类患者易被忽略。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
-
病因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管病变:胎盘早剥孕妇并发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尤其已有全身血管病变者居多。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2.机械性因素:外伤(特别是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摔倒腹部直接触地等)、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均可能促使胎盘早剥。此外,双胎妊娠的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于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使子宫内压骤然降低,子宫突然收缩,也可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时,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却瘀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瘀血或破裂,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
预防
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与治疗妊高征。对合并高血压病、慢性肾炎等高危妊娠应加强管理,妊娠晚期避免仰卧位及腹部外伤,胎位异常行外倒转术纠正胎位时,操作必须轻柔。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分娩时,避免宫腔内压骤然降低。
1、妊娠中晚期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妇一旦出现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症状,应积极去医院及早治疗。
2、孕期行走要小心,特别是上下阶梯时,不要去拥挤场合,避免坐公交车,也不要开车,以免摔倒或使腹部受到撞击和挤压。
3、产前检查可及早发现异常,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分娩时。避免宫腔内压骤然降低。如果出现胎盘早剥,通过超声波检查可早期发现,尽快采取相应对策。
4、在妊娠过程中特别是妊娠晚期,避免仰卧位及腹部外伤;出现突发性腹痛和阴道流血应马上就诊。一旦确定胎盘早剥应迅速终止妊娠,争取在胎盘早剥6小时内结束分娩。
-
检查
一、体格检查:
轻型:腹部检查,子宫软,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限性压痛(胎盘早剥部)。其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胎位、胎心音清楚,但如出血量较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短时间内结束分娩,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面上有凝血块及压迹。
重型:腹部检查,子宫触诊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为明显,但如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则子宫压缩多不明显。子宫比妊娠月份大,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胎盘后血肿不断的增大,宫底也随之相应升高,压痛也更加明显。偶见宫缩,但子宫于间歇期不能很好放松,而处高张状态,因此胎位摸不清楚。如胎盘剥离面超过1/2以上,胎儿多因严重宫内窘迫而死亡。
二、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检查:对可疑及轻型患者行B型超声检查,可确定有无胎盘早剥及估计剥离面大小。若有胎盘后血肿,超声声像图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界限不太清楚。对可疑及轻型有较大帮助。重型患者的B超声像图则更加明显,除胎盘与宫壁间的液性暗区外,还可见到暗区内有时出现光点反射(积血机化)、胎盘绒毛板向羊膜腔凸出以及胎儿的状态(有无胎动及胎心搏动)。
2.实验室检查:主要了解患者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贫血程度;尿常规了解肾功能情况及尿蛋白情况。重型胎盘早剥可能并发DIC,应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包括DIC的筛选试验(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和3P试验)以及纤溶确诊试验(如Fi试验即FDP免疫试验、凝血酶时间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