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膝内、外翻畸形严重,两下肢伸直,两膝相碰时,单侧外翻畸形者两踝间距在5cm以上,双侧畸形在10cm以上;或两踝相碰,单侧内翻畸形两膝间距>5cm;双侧畸形的>10cm以上,引起行走困难或膝关节疼痛者均应施行切骨矫形术。
外侧融合分腓骨前缘和腓骨后缘入路,有电锯气动锯设备,腓骨前缘进路更为简捷。外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适用于踝关节结核,切口显露较前路充分,病灶清除彻底,融合固定较为牢靠。
断肢再植是离断的肢体左右重新接回原处,并使肢体左右重新获得血运成活的中饭手术。因外伤或周日手术致使大部分或全部组织离断的肢体称为断肢,断肢的肢体血运差,或无血运,如果不进行断肢再植,就会坏死。断肢包括:大的肢体离断和手指、足趾、或部分手指、足趾的离断,断肢再植采用的手术信服方法以吻合血管包括动脉,静脉为主保持肢体有血运而成活,也包括对骨关节的整复或(和)内固定,以及对神经、肌肉、肌腱、皮
外翻截骨叉状钢板固定术用于先天性髋内翻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髋内翻又名发育性髋内翻,是股骨近端颈干角进行性减小的一种先天骨发育畸形。1881年Fiorani首先报道本病为婴儿股骨颈弯曲变形的髋关节畸形;1894年Hofmeister称其为髋内翻;1896年Kvedel将其命名为先天性髋内翻。该病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1/25000,往往累及双侧。
小腿截体术是针对以下情况:1.肢体的原发恶性肿瘤,应早期高位截肢。病程早期,病变限于骨内,无远距离转移者可考虑肿瘤段切除,远段肢体再植。2.肢体严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气性坏疽),或药物和一般手术无法控制的化脓性感染并发严重败血症,威胁病人生命,不截肢
外固定技术加压固定、胫骨近端截骨延长术用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很好解决彻底清除病灶与残留较大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矛盾。1988年,Ilizarov报道应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同时行骨延长纠正患肢短缩畸形。Paley报道用Ilizarov技术治疗14例,13例假关节骨愈合。1996年,李起鸿报道采用外固定器行假关节间加压固定,
胸腰段脊椎结核是指第11胸椎至第2腰椎结核。该段处于腰、胸段连接部分,发生结核后,除在椎旁发生脓肿外,尚可顺腰大肌下流成髂窝脓肿,因此,常需通过背腹部联合切口清除病灶。如病人具有两侧腰肌脓肿,手术需分两期进行:第1期先清除脓肿较大一侧的病灶;如清除彻底,病人情况允许,可立即改仰卧位,在对侧下腹部作小斜切口清除脓肿。如椎体另一侧病灶未彻底清除,则需在4~6周后再行二期清除对侧病灶。对不合并
外踝重建术用于先天性腓骨缺损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腓骨缺损又称轴旁性腓骨半肢畸形。在先天性长骨缺损中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类型及相关畸形。一般存在肢体长度不等,可伴有马蹄外翻、膝关节屈曲挛缩、股骨短缩、膝关节、踝关节不稳和后足僵硬、合并外侧跖骨、趾骨缺如等。虽然马蹄外翻足畸形最为常见,但也有表现为马蹄内翻或仰趾外翻足的报道。临床上的问题是肢体不等长和足踝部不稳定。
膝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它由股骨远端(股骨髁)和胫骨近端(胫骨上关节面)构成。股骨髁在胫骨上关节面上平稳地滑动,使小腿能作平稳、无痛的运动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损伤一般大多是骨关节炎造成,这是膝部骨骼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它使膝关节表面粗糙不平滑,膝关节在运动时发生疼痛。
膝关节对合面大,故单用关节内融合即可得到坚强的骨性愈合。有时为使外观近乎正常,将髌骨作为关节外融合的植骨。膝关节融合的方法很多,其中以加压融合术的优点为多,操作简单,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为临床广泛采用。需要作膝关节融合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挛缩畸形,如拟单靠融合时多切除骨质来矫正畸形,必然使原来已经短缩的肢体更短,影响肢体功能与身体平衡。因此,在术前必须尽量矫正挛缩畸形,以保证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