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藿香的植物形态
冠唇花:草本,高1~1.5米,全株有香气。茎四方形,被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边缘有粗锯齿,基部阔楔形,下延至叶柄而成狭翅,两面被疏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萼钟形,萼齿5,近相等而后齿稍大;花二唇形,上唇盔状,褐色或紫色,下唇黄色,平展,先端3裂:雄蕊4。小坚果卵形,腹面具棱,背圆,褐色。花期10~12月。 生于林荫处。分布广东、云南、贵州等地。
野藿香的化学成分
在野藿香的茎、叶和花3个部位中分别鉴定出74、105种和85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7.34%、98.80%和97.96%,其中在茎中主要成分是乙酸橙花酯(5.63%)、β-石竹烯(17.32%)、α-佛手柑油烯(7.56%)、反式-β-金合欢烯(10.2%)和氧化石竹烯(5.21%);在叶中主要是Z-柠檬醛(11.64%)、香叶醛(16.35%)、乙酸橙花酯(8.44%)、β-石竹烯(13.08%)、反式-β-金合欢烯(10.88%)和氧化石竹烯(8.34%);而在花中主要是Z-柠檬醛(21.49%)、香叶醛(27.5%)、乙酸橙花酯(9.99%)、β-石竹烯(5.47%)和反式-β-金合欢烯(10.11%),且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