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子形态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9-60厘米,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叶倒卵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抱茎,两侧箭形,边缘具疏齿;叶柄长1-3厘米。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花梗细,长5-10毫米;萼片直立,卵形,长约2毫米,顶端圆钝;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2-4毫米,顶端圆钝或微凹。短角果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3-16毫米,宽9-13毫米,扁平,顶端凹入,边缘有翅宽约3毫米。种子每室2-8个,倒卵形,长约1.5毫米,稍扁平,黄褐色,有同心环状条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菥蓂子的功效与作用
《本经》认为,菥蓂子味辛,性微温,可治疗眼疾,能改善视力,使人目光敏锐,视物清晰;还能消除风湿病证状,滋养五脏。长期服用能使人身体轻便,寿命增加。
中医认为,菥蓂子主入肝经,主要功效是补养五脏,补肝明目,补肾益精,所以《本经》中用它来治疗目疾,改善视力。《本经》中又提到它有除痹之效,是根据“治风先治血”的道理而来;而“久服轻身不老”,事实上也在说补肝补肾的作用。肝肾充足了,身体自然轻健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