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衰竭
- 症状名称 :
- 呼吸功能衰竭
- 就诊科室 :
- 内科
- 相关检查 :
- 呼气高峰流量(PEFR)
- 相关药品 :
- 阿奇霉素片
详细介绍
-
介绍
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不能进行正常呼吸,发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轻的初期仅感用力呼吸,严重时不易呼吸,大汗淋漓,口唇指甲紫绀显著,智力功能改变,定向功能障碍,头痛,失眠,神情恍惚,烦躁,骚动,进而嗜睡,乃致昏迷,抽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皮肤血管扩张等。部分严重病人则有少尿,下肢浮肿或肝功能损害和消化道出血。
-
病因
一、病因
呼吸衰竭的病因从多,任何能损呼吸功能的因素都可导致衰竭,为便于临床工作,将病因为以下三大类,即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及呼吸泵异常。
1、呼吸道梗阻: 本型根据发生部位又为两类:
1.上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指喉以上部分,包括鼻、咽、喉三部分。在整个呼吸解剖死腔中,上呼吸道约占一半,呼吸道阻力的45%来自鼻与咽,上气道阻塞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喉是发生梗阻的重要部位,常见因有感染,异物,痉挛,外伤,肿瘤,先天畸形等。
2.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部分哮喘等,气道阻塞不断进展,成为老年人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且常由于某些诱发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
2、肺实质病变
1.一般性肺实质疾患:包括各种肺部感染,肺炎,肺水肿,肺脓肿,肺栓塞,肺间质病变,肺血管病及各种原因导致肺实质损伤。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
3.呼吸泵的异常 :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到呼吸中枢,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呼吸骤停。
2.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及呼吸肌疾患: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颈椎外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胆碱酯酶药物中毒、低钾血症性麻痹等都可使胸廓扩张和收缩人失去动力,削弱通气 量,引起呼吸衰竭 。
3.胸廓疾患:外伤、手术创伤,畸形或胸膜粘连增厚,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肺泡通气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匀,减损通气和换气功能。
二、分类
按临床表现呼吸衰竭分为急生和慢性两个类型。
1、急性呼吸衰竭: 是指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如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或理化刺激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呼吸功能突然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性的完全窒息或 呼吸停止时患者主要死于缺氧,若呼吸并未停止,只是通气不足,则主要危险并不在缺氧,而在二氧化碳潴瘤及因此产生的严重酸中毒。急性呼吸衰竭病程的长短, 视原发病而定,若原发病能治愈,则应用现代的呼吸衰竭抢救技术能使大多数患者获救,关键在于防止抢救过程中的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病程超过一 周的急性呼吸衰竭,在没有其他系统并发症时,机体可发挥最大代偿作用,但不一定是完全代偿,逐渐向慢性过渡,但临床上二者并无明显的时间界限。
2、慢性呼吸衰竭 :主要是在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上,在反复急性发作的过程中,呼吸功能障碍逐步加重,出现严重缺氧化碳潴瘤。
此种分类方法受到病因,病程急缓,机体素质等影响,作为诊断标准或指导治疗有其不足之处,按病理生理特点分类有其优咪,可分为两个类型。
I型呼吸衰竭(又称换气障碍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改变特点是动脉分头分压下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常降低或正常。主要由肺实质病变引起,肺顺应性下 降,换气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静动脉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引起民血氧下降的主要原因。氧疗是其指征。
II型呼吸衰竭(又称通气功能衰竭 型):动脉血气特点是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同时氧分下降。可由肺同人原因 (呼吸道梗阻,生理死腔增大)或肺外原因(呼吸中枢或胸廓的异常等)引起。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泡通气量不足。这一类型的呼吸衰竭只能依靠增加通气量来解决。
机理:
1、通气不足: 在正常情况下,总肺泡通气量约需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毛细血管和二氧化碳分压差,使氧和二氧化碳进行有效交换。肺泡通气量不足,肺泡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加,肺泡-毛细血管分压差减少即诱发呼吸衰竭。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有效气体交换除要求足够肺泡通气量外,还有赖于肺泡通气和血流在数量上的协调匹配,正常两者的比值约为0.8左右,肺泡是的基本单位,因此单个肺泡的通气 /血流比值保持0.8,才能发挥肺脏的最大换气效率。病理情况下,通气/血流比值低于0.8的肺部分,部分血液就不能充分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而进入动脉, 造成生理性静动脉分流;通气/血流比值高于0.8的肺泡,则进入肺泡的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充分换气,形成无效通气或称“死腔”效应,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的主要后果是缺氧。
3、弥散障碍: 氧和二氧化碳通透肺泡膜的能力相差很大,氧的弥散力仅为二氧化碳的1/20,故在病理情况下,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的交换,产生单纯缺氧。近年研究证明,通气/比例失调的数以千计变在病理变化损害弥漫功能之前。
4、氧耗量: 氧耗量增加是呼吸功能不足时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等都能增高耗氧量,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而下降。正常人运动时氧耗量增加可借提高气量以防止缺氧的发生,若有通气功能障碍,肺泡氧分压不能提搞,缺氧亦难缓解。
-
预防
1.改善通气
(1)排痰
①增加水分,湿化痰液,鼓励病人饮水,静脉液量每日不少于1000―1500ml,兼以超声雾化(氨茶碱0.5g,a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4万u及生理盐水60ml雾化吸人),以及气管内滴药。
②口服祛痰剂:如沐舒痰、必消痰及中药祛痰灵、急支糖浆、鲜竹沥水等。
③加强护理:勤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坐起咳嗽,促使痰排出。
④吸痰。
(2)药物治疗:以下药物根据病情需要配合使用。
①氨茶碱:具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0.25g加入10%葡萄糖40m/L液中缓慢推注。静推时速度过快会发生心律失常。或0.25―0.5g加入500mL液中静点。口服长效腔释氨茶碱,商品名为舒氟美,亦可每日0.2g,日2次。
②肾上腺素能氏受体兴奋剂:有舒喘灵、喘乐宁、博力康尼和美喘清等。气雾剂有舒喘灵、喘乐宁喘康素等,喘宁喋干粉吸入剂效果也很好。此类药物可舒张呼吸道平滑肌,增加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减少血管通透性和介质释效。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炎症与水肿。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mg一400mg/日静滴,或地塞米松10ng一20rng/日,使用3―5日病情好转即停用。近几年,类固醇气雾剂相继问世,具有皮质激素,的作用,因其主要在支气管黏膜部位吸收而少有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并可部分替代静脉或口服药,如必可酮、必可松及必酮碟等。
④肝素: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作用,并可降低血液和气管分泌物的黏稠度。常用剂50mg-100mg/日静注,7~10日为一疗程。用药注意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等。用时根据三管试验时间(20分钟以内)调节肝素用量。
⑤呼吸兴奋剂:当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CO2滞留明显时使用。可拉明0.375X7―10支溶于500mL液中静点,或与等量的洛贝林同用。吗乙苯毗酮除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外,还可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可改善道气功能,提高PaO2,降低PaCO2。成人140mg欲,加入5%葡萄30ml液静脉滴注,每分2mg-3mg。阿半屈伦100mg/次,日3次口服。对提高肺泡有效通气效果好。
2.氧气疗法:鼻导管或文丘里面罩吸氧。若氧疗后患者仍反应迟钝,不能纠正缺氧,血气pH<7.2,应给予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
3.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出现的合并症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
检查
1.呼吸困难,出现紫绀及三凹征。
2.呼吸节律、幅度、或周期的异常。
3.意识障碍,如迟钝、嗜睡、躁动、抽搐、昏迷等。
4.其它:血压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出汗,眼球突出,结膜充血,高凝状态,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等。
5.有学者认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海平面高度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CO2<7.9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时,作为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根据血气的变化,将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系指PoO2下降而PaCO2正常功降低;Ⅱ型系指PaO2下降而PaCO2>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