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
- 症状名称 :
- 身痛
- 就诊科室 :
- 内科
- 相关检查 :
-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
- 相关药品 :
- 八味主药散
详细介绍
-
介绍
疼痛的部位分类广义上讲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心因痛三大类。然而多处疼痛一般系指四肢与躯干多部位具有躯体痛症状。这种分部广泛,程度不一,性质不一的疼痛也称作一身痛。诉有多处疼痛者,多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但是局部的病变也不应当忽略。
-
病因
病因分类
(一)多处肌肉疼痛的病因①疲劳性肌痛。②病毒性肌痛。③急性传染病性肌痛。④类风湿与风湿性肌痛。⑤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免疫反应性疾病所致的肌痛。⑥中毒性肌痛。⑦遗传性肌肉疾患如糖原贮存疾病性肌痛。⑧内分泌功能障碍如糖尿病肌萎缩性肌痛。②肌肉痉挛,手足搐溺性肌痛。
(二)多关节疼痛的病因
①感染性关节病:如布鲁菌病,结核性关节病等,这种感染性关节病可由细菌感染而致病,也可以由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支原体关节炎。病毒感染也可产生感染性关节病,如风疹性关节炎,性病关节炎,如梅毒螺旋体毒素的刺激而产生的关节梅毒。②感染后关节病:如沙门菌感染后,而产生的多关节疼痛,但不是由于关节有细菌存在而产生关节病变。③代谢性关节病:如关节软骨钙质沉着症、痛风、血色病等。④变态反应与免疫反应性关节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性关节炎、药敏性关节炎等。⑤机械性和变性性关节病:如过度活动综合征、急性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⑥特发性关节痛: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间歇性关节炎等。
(三)多处骨痛的病因:①内分泌功能障碍:如绝经期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均可导致骨骼的改变,从而产生多处骨痛的症状。②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转移瘤;均可产生多部位的骨痛症状。③营养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骨质软化症、坏血病等。④中毒性骨痛;如吐根中毒,维生素A中毒、氟中毒等。
机 理
在临床中,“疼痛”是非常多见的重要症状一由多种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疼痛乃是一种机体内在的主观感受,当感觉系统的任何一部分遭”受病变刺激时均可产生疼痛。感受疼痛的感受器是伤害性刺激信号的换能装置,疼痛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的基础条件是疼痛的感受器,疼痛传导的周围神经、疼痛的传导束、疼痛的皮质下中枢以及疼痛的高级中枢。人体内具有三种疼痛感受器:①表层痛感受器。②深层痛感受器。③内脏痛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其分配密度随器官,组织和部位而有差异。深层痛感受器则多分布在肌膜、关节囊、韧带、骨膜;、肌股、肌肉、脉管壁等处。压力、张力等机械性刺激可引起骨的剧烈疼痛,骨折断端部位血肿可刺激骨膜引起骨的锐痛,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可因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局部组织渗液组织压力上升,刺激深层感受器而产生疼痛。
肌肉内深层痛感受器可由肌内压力的变化,肌肉组织缺氧以及物理和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疼痛。肌组织内乳酸与组胺增加,可导致肌肉的酸痛,多种原因引起的肌肉剧烈收缩可发生肌肉深部广泛性绞痛。韧带和肌胆的感受器为高尔基体,伯雪尼山(Vatter-Paccini)囊等,对牵拉、打击、张力等刺激很敏感,局部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长期疼痛。
血管受刺激后可引起痉挛,所供应的肌肉组织产生缺血性疼痛,髓关节、膝关节疼痛,可由骨内血流改变导致骨内压增高而产生的疼痛。
关节囊的纤维层富有体干神经纤维和本体感觉纤维,对疼痛和深感觉比较敏感、而滑膜组织神经分布较少,关节软骨没有神经分布,关节的疼痛主要是分布在关节囊与韧带上的深层痛感受器起主要作用。
-
预防
首先应规律生活 ,每日可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和体力活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同时应保持充足睡眼 ,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使心态乐观豁达。此外,要戒烟禁酒,每日卧床后进行深呼吸 ,并使全身肌肉放松再收缩,直到感到全身轻松为止。日常生活中,还应适当地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以维护肌肉组织的正常代谢。
-
检查
在诊断多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时,必须依靠患者有无其他症状,在结合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通过分析并且要有选择地采用一些决定性的辅助性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有特异性的多种检查手段,根据检查的结果大致可以作出诊断。
一、病 史
首先要了解多处疼痛出现的时间久暂、疼痛的性质,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因为许多疼痛的出现或疼痛的加重可有明显的诱发条件和因素。如功能性疼痛在潮、湿、凉的环境中易发作:韧带损伤及炎症在某种体位时疼痛明显加重。在观察到多处疼痛症状的同时,注意有否伴随症状,每种疼痛性疾病都伴有各种程度不同的伴随症状,掌握这些伴随症状及程度在诊断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使诊断局限到某类疾病或某个疾病。采集病史问诊至关重要,这是了解病情,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第一步,也是提示检查方向和寻找病源的依据。
二、体格检查
对于多处疼痛症状为主的疾病,其体格检查不能只局限在疼痛部位的检查、要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首先要视诊,疼痛部位的视诊是在充分暴露下进行的。观察疼痛部位是否有肿胀,皮肤颜色是否有改变、局部血管有无怒张。有无肌肉萎缩、肌肉痉挛。局部触诊寻找压痛点,诱发点,分析疼痛的深度,范围,程度及邻近组织的关系和疼痛性质以及皮肤的温度,肌张力和肌力是否正常,运动检查是通过主动与被动活动检查的四肢后干、关节、肌肉、肌腾产经及血管的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检查正确记录活动范围,程度等。运动检查是疼痛鉴别诊断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也是知识面最广且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检查方法。因此,对每一项运动要详细了解运动的机理,此项运动有哪些肌肉参加以及所属的神经支配。多处疼痛的诊断过程中,测量作为辅助性检查,主要包括血压。体温、体重、肢体的测量。
三、实验室检查
多处疼痛的疾病,必须要做相应的多项实验室的检查,从中可以得到诊断依据。对骨质引起的多处疼痛,要做骨矿的测量,了解血清钙磷的变化。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除了做上述检查及碱性磷酸酶的检查外,还可以做骨钙素的测量,骨钙素是测量骨转换比较敏感的指标,在骨形成中具有特殊性的标志物。疑有多发性骨髓瘤者可检查骨髓、血浆蛋白、尿蛋白(本一周蛋白人对肌肉病变而导致的多处疼痛,酶系统的检查十分必要,如谷草氨基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等。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多处疼痛,血液检查,免疫反应方面的检查和培养方法是常用方法。
总之,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亦是整体诊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查项目要从临床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选用,避免盲目滥用。例如,血常规可帮助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疼痛的疾病,还可协助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轻重及有无活动;血沉是最常用的观察风湿热及结核病有无活动及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判断机体有无炎症及炎症类型,以疼痛伴有肿块的患者,常用血沉判断肿块性质。也可判断某些疼痛是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血浆尿酸测定对痛风引起的疼痛有独到的诊断意义;由肿瘤引起的多部位疼痛,应当检查碱性与酸性磷酸酶人反应蛋白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凝集试验等均是多处疼痛需要检测的项目。
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肌电图检查
1、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法也是诊断骨痛的一个手段,因为骨显像是反应骨代谢的生理生化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尚未引起骨结构和外形的改变时,骨扫描即可显示出来,而X线片检查,只有当骨结构的密度发生改变时才可能查出来,因此,对骨骼疾患的早期诊断是有独特的优越性。
2、肌电图问MGX是通过描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所检查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可用来协助诊断肌肉病变引起的多处疼痛。
五、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多种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推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一)X线平片
X线平片通常被作为影像诊断的初步检查手段之一,对大多数骨关节疾患,依据平片表现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诊断的意见。但是平片的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器官功能情况,平片亦是脊柱,四肢骨与关节系统主要的检查方法。
(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的显像原理不同于一般的 X线照相,并不是靠组织或器官对X线吸收差别,而对胶片感光强弱不同,从而产生黑白影像。CT则是采用探测器代替胶片,其灵敏度大大提高。摄影时,以狭细的X线束或扇形X线未来扫描身体的某一部位,由电子计算机连续计算薄层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再由组织的微细吸收差别,经信号转换装置显示出不同组织及病变结构像,从而对多种疾患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肢脊柱部位的疼痛,CT检查是常常被采纳的方法。四肢和脊柱CT扫描主要是横断扫描,所以应对不同部位的横断面解剖应当非常熟悉,即要建立横断面的解剖概念,个别加以纵断面及不同轴线的断面解剖,这样才能区分正常与病变的区别。
(三)磁共振(MR)
磁共振的出现是继CT之后医学像影学的又一进展。磁共振(MR)原称核磁共振(MRI),为了防止人们对该系统有核损害的误解,现改称为磁共振(MR)人磁共振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表明,磁共振是一种有效而且用途广泛诊断准确的先进影像学技术。在神经系统疾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很多方面比CT更具有独到之处。多处疼痛,特别是骨骼疾病的MR检查,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MR使全身的肌肉情况和骨骼疾病有可能在还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时被发现。正常的肌肉不仅在T1-;动权自旋回波像上呈均匀灰色信号,而且质子密度像和T2动权像上也呈均匀灰色信号。对四肢肌肉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从均匀或非均匀性改变及对称或非对称性改变。
1、I型 全身均匀性肌改变,见于下列疾病:①早期肌炎;②神经性肌萎缩;③酒精性肌病;④糖尿病性肌病;⑤可的松肌病;○6缺血性肌病;○7线粒体性肌病;○8尿毒症性肌病;○9高龄。
2、II型 所有肌群广泛脂肪变,见于:①晚期Duchenne肌营养不良;○2末期肌炎;○3双侧性脊髓灰质炎。
3、III型 非均匀性对称性病变。见于:①胶带肌营养不良和进展期肌炎;②Pompe肌病(神经肌肉变性)③中心核性肌病;④家族性低血钾性瘫痪。
4.、型 非对称性非均匀性改变。见于:①脊髓灰质炎;②外伤、出血、废用性萎缩;③肿瘤。
MR对颅脑及脊柱病变,关节疾病的检查均显示其先进性。准确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实为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