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
- 症状名称 :
- 小儿夜啼
- 就诊科室 :
- 儿科
- 相关检查 :
-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检测
- 相关药品 :
- 小儿腹泻散
详细介绍
-
介绍
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腋下皮肤糜烂、湿疹作痒,或虫咬等原因,或养成爱抱的习惯,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这种哭闹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
-
病因
引起小儿夜啼的主要原因为脾寒、心热及惊恐。孕母素体虚寒,胎儿生后禀赋不足,或乳母恣食生冷,冷乳喂儿,或因调护失慎,腹部中寒,均能使脾寒内生。夜属阴,重阴脾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小儿胎热内蕴,或乳母及乳儿过食香燥炙之物,均使小儿心经热盛,故心烦不安而夜啼。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而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引起夜睡之时阵发惊啼。
-
预防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乳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5.婴儿无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
检查
孩子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格,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贻误患儿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