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异尖线虫病

异尖线虫病(鲱鱼虫病)

专科医院
×
广告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异尖线虫病是怎么回事?

异尖线虫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异尖线虫隶属于蛔目,蛔亚目,异尖科。异尖科有异尖线虫属、伪地新线虫属、对盲囊线虫属、宫脂线虫属四种致病虫属30多种虫种。可引起人异尖线虫病的主要有6种异尖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抹香鲸异尖线虫、拟地新线虫、对盲囊线虫和宫脂线虫。

  异尖线虫幼虫黄白色,长园筒形,体长1~3cm不等。异尖线虫成虫形似蛔虫,雄虫长为31~90mm;雌虫为63~100 mm。成虫寄生在鲸、海豚、海豹、海狮等海生哺乳动物的胃。虫卵大小50.750.7μm*53μm,随宿主粪便排入海水中,虫卵孵化并发育成自由生活的第一期幼虫,在海水温度适宜(约10℃)时,一期幼虫脱壳发育为第二期幼虫,长约230μm。当第二期幼虫被海水中甲壳类动物(第1中间宿主)如磷虾等吞食后,即钻入体腔,并在其血腔内发育成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形态细长,大小约30mm*1mm,有侧索,在横切面呈Y形。口周围有三个唇(背面一个,腹面两个)和钻齿一个。当海鱼和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含幼虫的甲壳类后,幼虫钻入消化道及其内脏与肌肉组织内寄生。含第三期幼虫的海鱼被海生哺乳动物(终宿主)吞食后,幼虫钻入其胃黏膜内成群生长,发育为雌、雄成虫,交配产卵,完成其生活史。人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第三期幼虫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但此幼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一般在2~3周内死亡。异尖线虫对盐、酒精、醋、放射线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温度的抵抗性极弱,幼虫在加热至60℃即可杀死,-20℃ 2h死亡。

  二、发病机制

  (1)异尖线虫幼虫具有较强钻刺力,侵入人体后能对人体咽喉、胃或肠黏膜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组织病变,但一般反应较轻。(2)多次反复感染后,使机体致敏,一般反应较重而急性。(3)异尖线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能够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异尖线虫幼虫的分泌物质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以此破坏宿主组织。

  三、病理改变

  引起人体组织病变的主要是异尖线虫幼虫,成虫产生很小或甚至不产生病变。主要的病变表现为在幼虫寄生部位形成肉芽肿。胃肠粘膜常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蜂窝组织炎和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从手术摘除胃或肠道的病理组织标本中,可见黏膜下有局限性肿块、出血、糜烂和溃疡,肠壁增厚,可达正常的两三倍,是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的原因。有学者根据组织病变程度,将病理组织分为异物性蜂窝组织炎型、脓肿型、脓肿肉芽型、肉芽肿型等四型。

异尖线虫病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