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小儿急性中毒病因
一、病因:
毒物品种繁多,按其使用范围和用途可分为下列几种:
1.工业性毒物 包括工业原材料,如化学溶剂、油漆、重金属、汽油、氯气、氰化物、甲醇、硫化氢等。
2.农业性毒物 有机磷农药,化学除草剂,灭鼠药,化肥等。
3.药物过量中毒(poisoning) 许多药物(包括中药)过量均可导致中毒,如地高辛,抗癫痫药,退热药,麻醉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4.动物性毒物 毒蛇、蜈蚣、蜂类、蝎、蜘蛛、河豚、新鲜海蜇等。
5.食物性毒物 过期或霉变食品,腐败变质食物,有毒食品添加剂。
6.植物性毒物 野蕈类,乌头,白果等。
7.其他 强酸强碱,一氧化碳,化妆品,洗涤剂,灭虫药等。
此外,根据毒物的物理状态还可分为挥发性与非挥发性毒物,根据毒物吸收方式分为食入、吸入、皮肤接触吸收性毒物等。
二、发病机制:
1.毒物的作用 各种毒物进入体内后产生的毒性作用途径、目标、时间、范围及强度各不相同。进入途径以胃肠道最多,其他还有呼吸道、皮肤、五官、创口、注射等。毒物进入途径取决于毒物本身特性,某些毒物仅有1~2种入侵途径(如毒蕈),而另一些则可有多种途径(如有机磷农药)。毒物的作用部位直接影响中毒程度,当毒物作用于氧代谢、神经系统、心脏等代谢关键环节或重要脏器时,可使病人很快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毒物进入人体后对机体产生的损害作用称为毒性,毒物的毒性越强,则对机体的危害越大。此外,毒物摄入剂量、毒理特性以及机体状况和耐受性等亦与中毒程度密切相关。短时间内摄入大量吸收率较高的毒物者通常病情较重。
2.毒物代谢 大多数毒物进入体内经肝脏代谢转化后毒性减弱或消失,并由肾脏排泄、一些毒物亦可为原形经肾脏排泄。少数毒物可由皮肤汗腺、乳腺、泪液、呼吸道、胆道或肠道排泄。各毒物间的排泄速度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毒物本身特性和患者肾脏功能,毒物排泄时间最长可达数周甚至数月。药代动力学中的药物体内分布特点对指导中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中的促进毒物排泄方法对于中毒早期毒物大部分积聚于血流中的病人较好,当毒物的分布在体内达到平衡时,大多数毒物仅有5%左右存在于血液中,此时仅采用排泄治疗较差。此外,毒物脂溶性高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中毒时毒物剂量较大,休克等因素亦会导致毒物排泄速度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