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皮肤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遗传性硬化性皮肤异色症(hereditary sclerosing poikiloderma)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好发于腋窝、肘窝等皱褶部位。皮损表现为全身性皮肤异色症。诊断靠组织病理,目前无满意疗法。
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subacute nodular migratory panniculitis)为一种少见的皮下脂膜炎,又名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常发于小腿下部,皮损呈淡黄或淡红皮下结节,互相融合,质硬如木板,中心消退,呈离心状向四周游走。病程迁延,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指端大疱性皮损可导致甲部分或完全丧失。故任何可引起多形红斑大疱的药物均可引起甲丧失。它是由于甲基质受到毁坏之故。大剂量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cloxacillin)和头孢噻啶(先锋霉素Ⅱ,cephaloridine)可产生暂时性甲丧失。
职业性皮肤癌(occupational skin cancer)指从事职业工作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皮肤肿瘤。多环芳香烃碳氢化合物是引起职业性皮肤肿瘤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沥青,焦油,煤烟,炭黑,石蜡及矿物油等,长期接触这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发皮肤癌,苯并芘(3,4-benzpyrene)是一切含碳物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在体内通过环氧化酶,微粒体羟化酶等一系列作用,转变为环氧化物即烃化剂,与核酸结合,干扰遗传信息,导致转录时生成异常的碱基对或妨碍完全解离而发生癌变。
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acquired epidermolysis bullosa,EBA)是一种慢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有抗Ⅶ型胶原的免疫反应抗体,多见于成年人。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相类似。发生于成年人,皮损好发于易受外伤和受压部位,如手足、肘膝关节伸侧面,皮损为水疱、大疱及糜烂,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及粟丘疹,目前关于其临床表现分型尚未确定。
1.工业应用 金属镀铬(铬电镀用25%~50%铬酸)、颜料、鞣革、印染、照相制版、合金钢、火柴、电池等工业部门均要用到铬酸、铬锰盐或其重铬酸盐类。工业上主要用其三价或六价化合物,如氧化铬(Cr2O3)、铬酸(三氧化铬,CrO3)、氯化铬(CrCl3)、铬酸钠(Na2CrO4)或铬酸钾(K2CrO4)、重铬酸钾(K2Cr2O7)或重铬酸钠(Na2Cr2O7)。2.理化特性 铬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性坚硬而抗腐蚀。铬能以二、三、六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价铬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为高价铬,在酸性条件下Cr6 很易还原成Cr3 ,在碱性条件下低价铬可氧化成重铬酸盐。
同科室疾病 软化斑 小螺菌感染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人为脂膜炎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pyoderma chronica papillaris et exulcerans)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皮肤病,以乳头状或疣状增生及瘘管溃疡为特征。
同科室疾病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小螺菌感染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脓性指头炎
钱币状掌跖角化病(keratosis palmoplantaris nummularis)是以在摩擦部位出现过度角化性斑块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皮损为过度角化性斑块或豆状角化过度。可试用角质剥脱剂及维A酸类制剂治疗。
链球菌坏死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感染所致的、以皮肤片状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故又称急性链球菌性皮肤坏死。β-溶血性链球菌具有极强的致病性,其在培养基中能产生溶血素,使菌落周围出现宽而透明的溶血环。侵袭人体可迅速破坏局部组织,向四周扩散。进入血液则可导致溶血反应。本病初起以局部皮肤的红、肿、痛为主要表现,极似丹毒,又有坏死性丹毒、医院坏死之称。可发生于四肢创伤之后,亦可无明显的外伤史。青霉素问世后,本病已罕见。
同科室疾病 镰刀菌病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