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DF-2 Septicemia)于1976年首先由Bobo等报告,其病原菌DF-2(dystonic fermenter type 2)系一种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DF-2常寄生于健康狗的口咽部,感染多发生于被狗咬后或接触狗的人。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损者,故本病是一种能传染给人的动物疾病。发病机制还不确切。被狗咬后1~3天内突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或脑脊液培养,发现难以辨认的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

湿毒疮是疮疡发于下肢而黄水淋漓之病证。

淤积性皮炎(stasis dermatitis)又名淤积性湿疹(stasis eczema)、静脉曲张性湿疹(vasicose eczema)、重力性湿疹(gravitational eczema)、低张力性皮炎(hypostatic dermatitis)。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筋瘤”相类似。中医认为是湿热下注,经络阻隔,淤血凝聚,气血不畅;或筋瘤日久,阻塞经络,肌肤失养所致。

下不生疮这种情况叫“坐板疮”。
坐板疮,生于臀部之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风疳,古名痤痱疮。多因久坐板凳,或久坐湿热之地,使暑热湿毒,滞凝局部肌肤而成者。初起但见臀部皮色红痒,或兼有粟米大、豆粒大之丘疹,继之则见红痒部焮赤肿痛如火燎状,搔痒甚者,多致溃破流水,蔓延不止,疮连成片。治宜疏风止痒,清热凉血。内服可选消风散加凉血之剂,或用五味消毒饮加味亦可。外用可以芫花、川椒、黄柏之类煎汤熏洗,或以苦参汤坐浴。相当于臀部疖病。

疱疹样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又称为Duhring-Brocq病,是一种良性、慢性复发性、对称性、多形性皮肤病,有严重的灼痛瘙痒和疱疹样水疱。常伴有麸质敏感性肠病。

外阴黏膜白斑指外阴黏膜上的角化性白色斑片或板块,不易擦掉。目前趋向于认为外阴部位的良性角化性病变称为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或称为单纯性白斑病,将外阴部位的间变性病损称为外阴白斑病或称为癌前期白斑病。本病癌变率不高,4%~6%可能癌变,绝大多数为良性非癌前期病变。

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但目前也有其引起深部感染的报告。临床上常见者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癣菌疹等。偶可累及深部组织。引起深部感染。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癣菌疹(dermatophytids)。皮肤癣菌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皮肤科就诊病例中,次于皮炎和湿疹,而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则居首位。在我国,患病人数至少以亿计算,所以积极防治皮肤癣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简称SSSS)曾称新生儿剥脱样皮炎(Dermatitis Exfoliativa Neonatorum)、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staphylococcal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细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Bacterial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Ritter氏病、新生儿角质分离症(Keratolysis Neonatorum)。本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底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偶见于成人。1966年发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简称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的临床及病理完全相同。1967年Lyell根据不同的病因把TEN分为金葡型、药物型、其他型和特发型,认为Ritter氏病是金葡型。1977年确定SSSS为一独立疾病,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分开。

结节性血管炎(nodular vasculitis)又称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cuaneous allergic nodular vasculitis)首先由Montgomery等描述。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特别是站立工作者尤为多见。本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尚有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仅是Bazin硬红斑的早期或轻型。

暴发性痤疮(acne fulminans)是一种较少见痤疮,为突然发生的有融合倾向的痤疮样脓疱,好发于上背、胸、面及颈部。患者多为年轻男性,常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