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电损伤在临床上有两类。其一是全身性损伤,称电击伤。其皮肤损伤轻微,电流进入体内立即传遍全身,主要损伤心脏,引起血液动力学剧烈改变。由此呈现心悸、眩晕、意识障碍等,可发生电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使病人迅速脱离电源,施行复苏术。另一类是局部损伤,电流在其传导受阻的组织产生热力,造成组织蛋白凝固或炭化、血栓形成等,称电烧伤。而且电流传导路径的组织细胞(例如血管内皮),还可因电解作用受到损害,发生变性、坏死。电烧伤病人并非受全身性损伤,但因后者程序轻,只有一时性症状,恢复后局部损伤为主要问题。
烧伤后皮肤做为人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蔽被破坏,而且坏死的皮肤组织又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的“培养基”。因此,烧伤创面极易感染。近年来,由于烧伤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而烧伤感染却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烧伤感染的防治是烧伤治疗的关键。
化学烧伤(chemicalburns)的损害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时急救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发生中毒。
咽喉烧伤及化学伤因吸入高热蒸汽、误饮沸水、头颈烧伤者因吸入火焰或干热空气致粘膜烧伤、误服强酸、强碱、吸入氨、氰、氯、碘、溴、磷等高浓度气雾和化学毒气可直接灼伤咽喉及下呼吸道粘膜并吸收引起全身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