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

脑外伤病人在急性创伤已恢复之后,仍有许多自觉症状长期不能消除,但临床上又没有确切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甚至通过CT、MRI等检查亦无异常发现。这类病人往往是轻度或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一般情况恢复较好,但头昏、头痛及某些程度不一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却经久不愈。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至伤后3个月以上仍无好转时,即称之为脑外伤后综合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它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范畴。临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此处描述的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左右。

大脑大静脉是位于中线部位的静脉结构,由大脑大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汇流而成,向后与下矢状窦汇合,形成直窦,主要引流丘脑、颞叶内侧面、枕叶和小脑上蚓部。大脑大静脉瘤主要为大脑大静脉的瘤样扩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动脉瘤,故也称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血管畸形。本病是比较少见的脑血管畸形,1960年Litvak首次对这一动静脉畸形给予了精确的解剖学定义。过去传统上认为它的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预后不良。但是,近来由于神经影像学、显微外科和血管内介入的发展和进步,诊断和治疗均有显著的提高,预后也有所改善。可是本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依然较高,仍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

听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鞘,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7.79%~10.64%,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2.2%,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女略多于男。肿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段,少数发生于该神经的耳蜗部,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脑桥外侧面和小脑前缘,充满于小脑脑桥角凹内。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如伴神经纤维瘤病时,则正相反。本瘤属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

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也有少数肿瘤呈扁平型,在大脑镰内浸润性生长。

弓形体脑病是由刚地弓形体原虫引起的一种脑部寄生虫病,是弓形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生长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小细胞神经元肿瘤。在1982年首先由Hassoun等报道,其主要发生部位在透明隔近室间孔处(Monro孔),引起临床症状时,肿瘤均长得很大,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和梗阻性脑积水所产生的颅内压增高症状。近来报道逐渐增多,Bailey和Cushing脑膜组织学分类属于来源于原始髓上皮的神经细胞瘤;按Kernohan肿瘤分类归于神经星形细胞瘤Ⅰ级;世界卫生组织(WH0)2000年公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属于神经元及混合神经元神经胶质起源的肿瘤,WHO分级为Ⅱ级。

迁延性昏迷是指病人伤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失去对外界的正常反应,可表现为去皮质综合征、无动性缄默症或植物生存状态。由于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昏迷状态,更有人称之为“寻求命名综合征”(syndrome in search of a name)。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颈脊髓损伤,通常有较轻微或隐匿的骨损伤,X线多无异常征象。颈椎过伸性损伤又可称为“挥鞭性损伤”。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的出现及车速的不断提高,此类损伤日渐增多,临床经验不足者易将其漏诊、误诊,应引起重视。伤情较重者大多残留后遗症,尤其是对手部功能的影响较大。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主要病理解剖改变位于脊髓中央管处,故又名“脊髓中央管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