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畸形、Arnold-Chiari综合征,为后脑先天性发育异常,是胚胎发育异常使延髓下段、四脑室下部疝入椎管的先天性后脑畸形。小脑扁桃体延长成楔形进入枕骨大孔或颈椎管内,严重者部分下蚓部也疝入椎管内,舌咽、迷走、副、舌下等后组脑神经及上部颈神经根被牵拉下移,枕骨大孔及颈上段椎管被填塞,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积水。本病常伴其他颅颈区畸形如脊髓脊膜膨出、颈椎裂和小脑发育不全等。

鞍结节脑膜瘤于1899年由Stewart首次介绍,Cushing等于1929年将其称之为“鞍上脑膜瘤”。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因上述解剖结构范围不超过3cm,临床对上述区域脑膜瘤习惯统冠以鞍结节脑膜瘤称之。而起自筛板、蝶骨嵴、斜坡等部位累及鞍上的脑膜瘤,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手术方法有别,不属此范畴。

脑痨又名脑痉。脑痨是由于痨虫侵袭于脑,损伤脑神所引起的。脑痨基本征候特征为发热,盗汗,头痛,呕吐,项强,昏睡,抽搐为主要表现的痨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瘤。

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的纤维细胞,是一种良性脊髓肿瘤。

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1822年,Wishart首先报道1例21岁男性多发脑膜瘤,该病人同时有颅骨增厚和双侧神经瘤。按现代的观点,这例应属Ⅱ型神经纤维瘤病(Reck linghausen’s disease)文献报道中约有一半患者是首次诊断即发现多个脑膜瘤,而另有约一半患者是首次诊断发现后的一段时间内又在其他部位发现一个或多个脑膜瘤。多发脑膜瘤多见于大脑凸面,分散在一个大脑膜瘤周围,也可发生于颅底。有时可见多个脑膜瘤同时出现在脑室内与脑室外,或同时发生于幕上和幕下。另外,临床上还常见颅内脑膜瘤与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同时存在的情况。任何类型的脑膜瘤均可在多发性脑膜瘤中发现。

颅骨结核是因全身各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灶的结核杆菌侵入颅骨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炎症反应,致使颅骨破坏并向周围组织蔓延,炎症的扩散因骨缝的限制,一般不超出该块颅骨范围,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

面神经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同侧面肌无力等面神经障碍的症状的疾病。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颈椎结核在颈椎炎症性疾患中颈椎结核最为常见。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率中居于首位,约占40%~50%。脊柱结核发生于颈椎者较为少见,仅占2.2%~6.3%。颈椎结核可引起脊髓压迫而导致高位截瘫,所造成的病残十分严重,故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应引起重视。脊柱结核发病年龄基本趋势是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年龄越高,发病越少。一般认为结核发病与机体免疫力有关。

额叶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肿瘤的首位,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5。常以胶质瘤为最多,约占颅内胶质瘤总数的25.57%;其次是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11.45%;另外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也常在此部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