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是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主要感染人体,亦可寄生于猫、狗等动物。多无临床症状或为慢性感染,弥漫性(侵及肠道外各脏器)重型病例则常危及生命。

立克次体病(rickettsiosis)乃立克次体目中某些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多种急性感染的统称,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传播媒介主要为节肢动物如蜱、虱、蚤、螨等,也可因家畜如猫、犬等抓、咬而发生。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lymphocytosis)是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少数散发于成人。本病的特征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其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轻,且为非特异性,部分无症状或体征,而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

埃及血吸虫是Bilhartz于1851年在埃及开罗首先发现的,故又称为Bilharziasis。埃及血吸虫病是流行于非洲和中东的常见病。本病在非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与盆腔静脉丛,产生泌尿生殖器官病变,临床表现有尿急、尿频、终末血尿、膀胱刺激与尿路阻塞等症状。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移行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广州管圆线虫长侵入心脑肺等部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导致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最早是由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当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 cantonensis)。后由Matsumoto1937年在我国台湾报道,至1946年才由Dougherty正式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丹毒丝菌病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最多的常为类丹毒型,是一种急性的但进展缓慢的皮肤疾病.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 由锥虫感染所致的原虫感染性疾病。锥虫病有两种,即非洲型及美洲型,属热带病,我国尚无报道。流行于非洲,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由冈比亚锥虫(T.gambiense)和罗得西亚锥虫(T.rhodeshense)所致,称非洲锥虫病(African trypanosomiasis)。 以神经系统病变为主,亦称昏睡病(sleeping sickness),主要传染源是人。流行于美洲,由枯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引起,称美洲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动物和人均为传染源,传播媒介为刺舌蝇。寄生于人的锥虫依其感染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即通过唾液传播的涎源性锥虫与通过粪便传播的粪源性锥虫。

库鲁病(kuru)是最早被研究的人类朊毒体病,朊毒体不同于人类至今发现的以核酸复制为遗传基础的任何病原微生物,是一种缺乏核酸、不需核酸复制而能自行增殖的蛋白质感染性粒子。库鲁病仅见于新几内亚东部高原Fore族,人口仅3万~4万,由于参加同类相食的宗教仪式。1年内竟有200人以上死于震颤和失调性步行。当地称此为Kuru。库鲁病潜伏期长,自4~30年不等,起病隐匿,前驱期患者仅感头痛及关节疼痛,继之出现共济失调、震颤、不自主运动,后者包括舞蹈症、肌阵挛等,在病程晚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痴呆,神经异常。美国NIH Gajdusek鉴于Kuru脑改变与羊瘙痒病相似处甚多,而将Kuru脑研磨后接种于猩猩脑内,13个月后动物发病。他认为该病病原体为一种特殊的慢病毒,称为非寻常性慢病毒。目前已倾向本病是一种由变异朊蛋白引起的可传递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或蛋白粒子病。从而否定了多年前Gajdusek所倡导的非寻常慢病毒感染学说。

血吸虫尾蚴皮炎(schistosome cercarial dermatitis)是裂体科血吸虫的尾蚴侵入人的皮肤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又称游泳者搔痒症(swimmer'sitch),俗称"鸭怪"等为我国稻田皮炎的主要病因。

复孔绦虫病(dipylidiasis)是由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寄生肠道所致。患者多为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