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传染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晚期先天性梅毒指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经血直接传染给胎儿,2岁之后才发病的先天性梅毒感染。一般在5-8岁开始发病,到13-14岁才有多种症状相继出现,晚发症状可于20岁左右才发生。
同科室疾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龟分枝杆菌感染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播散型淋病即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在淋病患者中非常少见,占淋病患者的0.2%~1.9%。多见于妇女,常在月经期发病,与妊娠也有一定关系。
丁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D)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 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病变。HDV是一种缺陷病毒,极少有单独HDV感染,只能存在于HBV感染的人及某些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动物中。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时伴随的HBV感染状态。HDV与 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
暴发性肝炎样(Fulminant Hepatitis Like)综合征,是指一组非病毒性肝炎而具有暴发性肝炎样表现的综合症。包括三种体征:1四环素致中毒性肝炎,服用大量四环素族抗生素可致急性脂肪肝,但以孕妇为多;2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多为20~30岁的初产妇,;3Reye综合征(脑病脂肪肝综合征),系指病毒,中毒及代谢障碍等所致脑水肿及肝,肾等脏器脂肪沉积。但如能治愈,肝脏可完全恢复正常。此组病征表现有急性起病、重度恶心、呕吐及腹胀,出血倾向,意识障碍等症状。
巴贝虫病(babesiosis,piroplasmosis)是由巴贝虫属(Babesia)的红细胞内寄生的血液原虫通过蜱类媒介感染所致人兽共染的寄生虫病。不同种类原虫可对相应的脊椎动物致病,故有牛、马、犬、羊、猪等各种巴贝虫病。人巴贝虫病,急性发病时颇似疟疾,临床以间歇热、脾大、黄疸、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等为特征。
多房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型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又称泡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多房性包虫病(multilocular hydatidosis)。从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泡型与囊型包虫病均有显著不同。
副伤寒是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本病分布中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副伤寒丙的症状较为不同,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同科室疾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气性坏疽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全称布鲁士杆菌病,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高发地区为地中海地区,亚洲,中南美洲等。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500000。新中国成立前本病流行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自1994年以来,我国人畜布氏菌病又有回升,很多已经基本控制的地区又有新的人畜布氏菌病流行,如山东省滨州地区,河北省磁县以及山西省,辽宁省等。产生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不经检疫家畜的自由贸易,交换和流动”。此外,放松对乳及肉等畜产品的监督、管理、消毒,家畜不能及时、广泛免疫,以及防治队伍涣散,对布氏菌病防治松懈麻痹等都是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布氏菌病的防治以期达到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基本控制的目标。
同科室疾病 青霉病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梅毒 淋病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又称慢性斑点状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成年人及儿童发生者其转归有显著不同。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分布中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副伤寒,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它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与伤寒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