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 拼音查找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1993年,WHO将含有神经元瘤细胞的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归为一类。在这一类肿瘤中,包括:1.小神经元细胞肿瘤 有中央神经细胞瘤与嗅神经母细胞瘤。2.大神经元细胞肿瘤 有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等。3.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 如神经节胶质瘤与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瘤。4.松果体腺细胞肿瘤 虽已将其归为单独一类,但也属于神经元细胞肿瘤。神经节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由Courville在1930年首先发现并命名。这种瘤起源于胚胎未分化细胞,最终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细胞与胶质细胞。因肿瘤生长缓慢,以前曾一度将其归为错构瘤。目前,绝大多数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有神经胶质瘤细胞与神经元瘤细胞的良性混合性肿瘤。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DD)为小脑神经节细胞过度增生取代颗粒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形成的错构瘤样病变,至2003年文献上共报道140例。本病由Lhermittle和Duclos在1920年报道,文献上常称之为LDD,也称之为小脑错构瘤、浦肯野瘤或小脑良性肥大。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平均年龄为29岁和34岁,病程长,进展缓慢,主要症状为颅压增高、后组脑神经麻痹和小脑损害征。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是双胎妊娠中一种严重并发症。未经治疗,死亡率70-100%。围产儿死亡率极高。以美国为例,估计每年约有2 200个胎儿死于该疾病。

神经胶质瘤(Giiomas)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为缓慢生长的皮内或皮下结节,组织来源尚不明。几乎所有的损害均发生于四肢,一半以上发生于手或腕部。结节聚集中央处坏死而周围呈栅状排列。瘤细胞有两型均有不典型胞核,肿瘤主要发生于20~40岁的青年人,2/3发生于男性,四肢末端多见,文献报告一半发生于手部,最初的发现是皮下1cm左右直径的无痛结节,2~3个月后破溃,出现溃疡,渐向深部浸润,沿筋膜、肌腱、神经浸润。

水杨酸类(salicylates)中毒是指过量或长期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引起机体出现水杨酸反应,导致水杨酸中毒。临床常用的水杨酸类(salicylates)药物有阿司匹林(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钠合剂、水杨酸甲酯(冬绿油)以及其他含有水杨酸类的酊剂、软膏等。在婴儿时期更易发生误服过量的意外事故。外用水杨酸油膏或粉类于皮肤大面积破损处,可经皮肤吸收中毒。在有脱水,肝、肾功能不全,低凝血酶原血症的病人更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水杨酸盐可以透过胎盘屏障,孕妇服用过量,常致胎儿或新生儿中毒。小儿摄入阿司匹林或水杨酸钠等治疗量的2~4倍可以出现中毒症状。阿司匹林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3~0.4g/kg。水杨酸钠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15g/kg,小儿内服冬绿油的致死量约为4ml。

无论在战时或平时,血管外伤均较常见,其中以四肢血管损伤最为多见,其次为颈部、骨盆、胸部和腹部的血管损伤。近来随着血管腔内疗法的开展和普及,医源性血管损伤也日益增加。在血管损伤中,动脉损伤多于静脉,伴行动静脉的合并损伤及单独的静脉损伤也均有发生。手部血供极为丰富。主要来源是桡动脉和尺动脉;尚有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此外,有3.7%个体有正中动脉参加。这些血管以动脉网或动脉弓的形式,构成交通舒畅的渠道,保证手在捏、持、抓、握多种功能位上,血液供应的适应能力很强。由于上述血管彼此间的吻合丰富,代偿能力良好,故临床报道的尺动脉及桡动脉完全断裂的伤者中,手的存活率仍能达到1/3左右。

亲水气单胞菌腹泻(aeromonas hydrophilia diarrhea)是由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引起的肠道感染性腹泻。气单胞菌属目前共有10个菌种,常见的有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AC)、淡色气单胞菌(A sobria,AS)和易损气单胞菌(A.trota,AT)。其中致病性较强的是亲水气单胞菌。

Charcot于1868年首先描述神经性关节病故也称为charcot关节病,即夏科氏关节病。此类疾病为无痛觉所引起,又有无痛性关节病之称。是一种继发于神经感觉和神经营养障碍的破坏性关节疾病,常见于40~60岁,男∶女=3∶1。

食物诱发哮喘(food-induced asthma,FIA),也称为食物过敏性哮喘(food allergic asthma)或食物过敏诱发的哮喘(food allergy-induced asthma),是食物过敏症(food allergy,FA)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FA主要表现为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反应,如:风疹、喉水肿、哮喘和腹泻,也可以产生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FA的患病率在总人口中l%~2%,而在儿童约为8%,在FA的患者中哮喘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为6.8%~17%,而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则高达26%。在我国人群中,FA患病率为3%~14%,约有30%的哮喘患者有摄入某种食物后诱发哮喘的病史。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为良性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过去一直认为EP很罕见,往往是因为其他上消化道症状作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