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查找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股动脉瘤(femoral aneurysm)的发生率在国内占周围动脉瘤的半数以上,居首位。有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2种类型,前者多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常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后者常见于创伤和感染之后。临床上可因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栓塞远端动脉造成远端肢体的急性缺血,常可致截肢,因此积极手术治疗十分重要。
肝炎病毒相关风湿病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也称慢性进行性肝炎。它是一种由免疫机制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①具有肝病的典型组织学改变;②除肝脏病变外,尚有多系统损害特征;③具有多种免疫学异常。在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庚六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前五型均可伴有慢性肝外组织器官损害,但以乙型(HBV)最为突出,丙型(HCV)、丁型(HDV)、甲型(HAV)及戊型(HEV)依次次之。庚型肝炎病毒目前我国尚未分离成功,也无病例报道。Saint等(1953)首次发现一种预后不良的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以传染性肝炎为早期表现,并将其命名为慢性活动性肝炎。Joske(1955)强调病毒性肝炎进行发展与狼疮细胞现象有关,从而提出应以狼疮样肝炎命名这种慢性进行性肝病,但目前已完全肯定此种肝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截然不同。Saint等(1953)首次发现一种预后不良的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以传染性肝炎为早期表现,并将其命名为慢性活动性肝炎。Joske(1955)强调病毒性肝炎进行发展与狼疮细胞现象有关,从而提出应以狼疮样肝炎命名这种慢性进行性肝病,但目前已完全肯定此种肝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截然不同。
同科室疾病 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 干燥综合征 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
骨髓病性贫血(myelopathic anemia,MA)或称骨髓浸润性贫血,是骨髓被肿瘤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造血骨髓微环境遭受破坏,造血功能受损引起的贫血。其特征是骨痛、骨质破坏、贫血伴幼粒幼红细胞血象。
骨的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骨的原发性淋巴瘤。若不治疗,其病变可于数年局限于或似乎局限于一处或多处骨;若得到治疗,其治愈的可能性很大。骨的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淋巴细胞的圆细胞肉瘤,其组织学特点、临床特点、病程及预后与尤文氏肉瘤明显不同,但两者的界限也并不总是明显,而骨的原发性淋巴瘤与全身性淋巴瘤的区别就更不明显了。骨的原发性淋巴瘤没有一个象全身性淋巴瘤那样的形态学及免疫学分类方法。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肝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与肝素的剂量、注射的途径和既往有无肝素接触史等并无明确的关系,但是,与肝素制剂的来源有关。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血管肿瘤,Weiss和Ensinger首次描述的是浅表或深部软组织内皮细胞肿瘤。肺部类似肿瘤原称为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肺泡瘤。最早在肝脏认为是转移性肿瘤,直至后来Ishak才发现为肝脏原发性的肿瘤。肿瘤生长缓慢,预后不一。生物学上为临界肿瘤,介于良性血管瘤和恶性血管肉瘤之间。无毒性物质接触及肝炎病毒感染史。不伴肝硬化,初诊时多有转移。
骨神经鞘瘤系骨内神经鞘细胞所产生的良性肿瘤,很少见。好发于下颌骨、骶椎、尺骨干及肱骨干等处,多为20~50岁的青中年男性,肿瘤发展缓慢,病程较长。
肝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病变,分为肝外或肝内型;其大小可自针尖至柚子样不等。肝内型多破入胆管引起胆道出血,肝外型破裂引起血腹。肝动脉瘤在没有破裂时,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因此多数是破裂后才得到诊断。破裂引起胆道大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及阻塞性黄疸,但有此三联征者仅约占1/3的病例。至1980年国外文献收集300余例,至1985年国内报告过2例肝外动脉瘤,肝内动脉瘤尚未见报道。
同科室疾病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骨纤维肉瘤是恶性的成纤维细胞性肿瘤,其特征是瘤细胞形成数量不等的胶原,但没有任何肿瘤性骨样组织、骨组织或软骨形成。可发生于髓腔内或骨外膜。可以是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纤维结构不良、骨梗死、骨髓炎、Paget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