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查找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是指病前患者无肝病而突然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显著异常,并在首发症状出现后8周内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enc ephalopathy,HE)的一种综合征。
并发性白内障(complicated cataract)是指眼局部病变造成晶状体局部上皮或内部新陈代谢异常,或是局部病变产生的炎症和变性产物对晶状体的侵蚀而造成晶状体混浊。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凡是由全身或眼局部病变引起的白内障,当属并发性白内障(complicated cataract)的范畴。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学特点与原发病有关。
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质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1971年Yunis首先使用这一名称。1978年Carpenter对14例IBM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正式确立了IBM为一独立疾病。1995年Griggs等发表了专题文章,提出了IBM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进一步确定了IBM的临床病理概念。1993年Askanas等将临床病理表现与包涵体肌炎极为相似,但肌肉活检病理缺乏炎症细胞浸润的一组镶边空泡肌病称为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ereditary inclusion body myopathy,h-IBM)。由于包涵体肌炎多为散发性,因此人们习惯称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IBM),以便于与h-IBM区别。
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 disease)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血管性痴呆。Binswanger(1894)首次报告一例54岁女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智能障碍、语言障碍、双下肢无力伴双手震颤,描述脑动脉硬化、双侧脑室明显增大、白质萎缩和多处室管膜增厚等病理改变。1902年Alzheimer正式提出此病,并用其老师Binswanger的名字命名。
膀胱外翻畸形,系生后即发现在下腹壁正中有程度不同的腹壁缺损,致使膀胱自内翻出。严重者膀胱全部外翻,两侧输尿管口外露,耻骨联合缺损,并有严重的尿道上裂形成。
眼眶几乎被鼻窦包围,其下方有上颌窦,内侧有筛窦,上方有额窦,后面是蝶窦。除蝶窦外,上颌窦的顶即眶底,筛窦的筛骨纸板即眶内壁,额窦底部外3/4区为眼眶顶的一部分,均为一层较薄的骨板将眼眶与鼻窦隔开。鼻窦的肿瘤直接侵蚀这些薄骨板到达眼眶,同时肿瘤也可经骨板上的神经,血管通道进入眼眶。蝶窦外侧壁与海绵窦及颈动脉密切相关,第Ⅲ、Ⅳ、Ⅴ、Ⅵ脑神经在此壁和硬脑膜之间行经。上壁前部与左右视神经及视束交叉相近,故蝶窦肿瘤常并发眼外肌麻痹,三叉神经痛和视功能改变。 鼻窦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ranasal sinus)发生在所有的鼻窦,但以上颌窦最为常见。而在其他窦腔中鳞状细胞癌也为首发病。
膀胱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角化性癌、棘细胞癌等,比较少见,占膀胱肿瘤的1.6%~7%。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埃及和非洲较常见,它们被特称为“血吸虫性膀胱癌”。非血吸虫性膀胱鳞癌通常由膀胱结石、长期留置尿管或膀胱憩室所引起的慢性刺激所致。